甲流全球肆虐
3.甲流全球肆虐,中藥發揮獨特防治優勢
這是21世紀第一次流感大流行,也是40多年來全世界面臨的第一次全球疫情。
4月的墨西哥,緊急實施的封城行動與人人自危的白色口罩,重現2002年春夏之際因SARS引起的驚恐畫面。病人的血液樣本顯示,人類世界出現了一種新型流感病毒——甲型H1N1。拜全球化所賜,新病毒迅速波及5大洲20多個國家。6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將甲流警戒級別提升至最高級別6級。
另一場時間競賽也早已經悄然展開,全球4個實驗室爭分奪秒加緊研制相關疫苗。5月6日,加拿大宣布完成了對3個甲型H1N1流感病毒樣本的基因測序工作;5月底,墨西哥專家掌握了病毒的染色體序列;7月22日,應對疫苗在澳大利亞和中國分別開始臨床試驗;10月,各國民眾相繼開始接種甲流疫苗。全球衛生體系成功完成了一次通力合作。
而且,中藥在甲流防治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首個與達菲對照進行循證醫學研究的藥物連花清瘟膠囊已被證實具有確切療效,其對甲流病毒轉陰率與達菲相當,退熱時間優于達菲,緩解咳嗽、肌肉酸痛、乏力、頭痛等癥狀均明顯優于達菲,安全性高,而價格僅為達菲的1/8,在降低防治成本方面極有優勢,目前已列入國家醫保目錄。
但這遠遠不是最終的勝利。世衛組織的最新疫情通報說,截至12月20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已造成至少11516人死亡。近兩個月來,多國都出現了甲流病毒變異病例和耐藥性病例,并且豬、貓和狗等與人類密切接觸的動物感染甲流的病例也先后發生,病毒基因變異或與其他病毒重組成為最大的擔憂,而跨物種間的病毒交叉感染則可能使疫情進一步擴大。
從SARS到禽流感,再到甲型H1N1流感,乃至12月在荷蘭最新暴發并已致2300多人感染、6人死亡的Q熱病(羊流感),短短幾年里,警鐘一遍遍敲響。環境污染、養殖業盲目擴張、濫用抗生素,使以往只在動物身上傳播的病毒演變得越來越強大,而最終作繭自縛,自食其果的是人類自己。
4.“超級原子”兼具磁性和導電性
據科學巨匠愛因斯坦預言,在正常溫度下,原子可以處于任何一個能級,但當溫度非常低時,大部分原子會如同一座突然坍塌的大樓,突然跌落到最低的能級上。這些堆積在最低能級上的原子呈現的就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里的“凝聚”表示原來不同狀態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狀態,所有原子的行為就像一個粒子一樣,彼此形成一個巨大的“超級原子”。
上世紀80年代,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科學家就從鈉原子組可以分享彼此之間的電子這一現象中,發現了“超級原子”。
2008年,美國科學家發現金和硫原子能以特定數目和極其對稱的幾何形狀聚集在一起,像“超級原子”一樣發揮作用。繼這項開啟了納米顆粒能量之窗的發現后,2009年,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同時具有磁性和導電性的“超級原子”。
研究人員對由多個銫原子圍繞一個釩原子所組成的原子簇的電學和磁力學特性進行了測定。結果發現,當銫原子數量達到8個時,原子簇變得十分穩定。這種“超級原子”有5個玻爾磁子的磁矩(磁矩是描述微觀粒子磁性的物理量),是磁鐵中鐵原子的兩倍多。由于錳原子也具有類似的磁矩,同樣也具有可以緊緊束縛住電子的電子層,因此,“超級原子”可以被看成是一個模擬的錳原子。同時,銫是良好的導電體,因此,這種“超級原子”就具有了磁性和導電性兩大物理特性。這意味著該物質由理論走向應用的重要價值:可用于制造下一代計算機的分子電子器件,帶來真正體積小巧、功能強大、效率高的計算機和永久資料存儲器。而糅合去年的實驗成果,將錳原子和金原子結合,可制造出另一種具有磁矩但不導電的“超級原子”。
5.從未涉及的新態物質透明鋁問世
因電影《星際迷航4》,透明鋁名滿天下,但它一直是科幻作品中才存在的物質。
現在,英國牛津大學科學家利用目前最具威力的軟X射線激光產生短脈沖,轟擊樣本中每個鋁原子的核心電子,使鋁金屬在極端紫外線輻射的狀態下變得近乎透明,雖然只維持了約40飛秒(1飛秒為千萬億分之一秒),但這是之前從未有人涉及的新態物質。而令人驚異的是,這套“魔術”僅利用高強度激光這一個步驟,就將普通的鋁轉化為了新態的物質材料。這臺新輻射源是德國漢堡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心的自由電子激光裝置(FLASH),能產生極短的軟X射線脈沖。而更深一步的價值在于它的光化電離方式,是研制類似新態物質的理想手段,能為行星科學、天體物理學和核聚變能利用等不同領域的研究提供有效幫助。
在科學家眼中,神奇的透明鋁只是一個開始。他們把視線落到了太空,發現這種物質的物理性質與行星內部的狀況緊密相關,而通過對透明鋁的研究,能對同樣需要高強度或高功率激光內爆激發而成的恒星有更清晰的了解。但最終,研究的使命會回到我們身邊:期望有朝一日能通過它來實現可控核聚變。
6.“磁單極子”現象在實物中現形
一種在理論上存在了數十年的粒子,現在被“找到”了。這條勁爆的消息一出,著實讓物理學界沸騰了一把,就連《科學》雜志也將它評選為本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一。
這種被假設出來的粒子就是磁單極子,與現實世界中的磁體有兩極不同,它只有單一磁極。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1931年預言,既然電有基本電荷——電子存在,磁也應該有基本磁荷——磁單極子存在。如果此事屬真,現有電磁學理論將要作重大修正,物理學和天文學的許多基礎理論也將得到重大發展。
很多物理學家用盡各種方法尋找磁單極子,搜尋對象包括古老礦物、宇宙射線、月巖和高能加速器的產物等,但都一無所獲。德國和法國的兩個科研小組9月4日在《科學》雜志上宣稱,他們在一種自旋冰晶體中觀察到了與磁單極子類似的準粒子的存在。
按照狄拉克的假設,磁單極子是像電荷那樣不可分割的最小基本單位,而這項實驗所發現的“磁單極子”是“由偶極子的特殊排列促成的”,可見它并非最小的磁荷單位。專業人士指出,這是凝聚態物理學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這種類似于磁單極子的現象有助于研發磁性存儲體和自旋電子元件,但它并不是狄拉克所預言的高能物理領域的粒子。
真實的磁單極子依然蒙著面紗沒有現身。不過,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今年已經成功進行了首次對撞試驗,由于能量較其他加速器更高,很多物理學家將尋找磁單極子的希望寄托于此。
而不斷探索未知,這正是科學研究的迷人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