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難逃泥潭龍
難逃泥潭龍
2009年古生物學家在中國西北富含恐龍化石的地層中又有新發現。中國科學家徐星和美國科學家詹姆斯-克拉克發現了一種有喙的植食恐龍,命名為難逃泥潭龍(Limusaurus inextricabilis)。它顯示獸腳類恐龍的生態在侏羅紀期間比以前認為是更加的不同,而且它還提供了關于鳥類的三個手指的手部怎樣從恐龍的手部演化而來的重要證據。這一發現對于揭開鳥類是否是從恐龍進化而來有著重大的意義。“這個新動物是迷人的,并且它提供了關于鳥類手部的演化證據”,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詹姆斯-克拉克說。
不同于其他獸腳類恐龍,泥潭龍的手部的第一指強烈縮小并且第二指增大。對發現的化石的詳細研究表明,它的上下頜是無齒的,顯示出這種恐龍擁有充分發育的喙嘴。它缺乏牙齒,沒有鋒利的爪的短前肢和胃石表明它是植食者,雖然它與肉食恐龍有關。最近發現恐龍的手部外側的兩個手指在演化中缺失了,而內側的三個被保留了下來。然而,現存鳥類胚胎卻建議鳥類缺失的是最外側和最內側的手指。
難逃泥潭龍發現于中國西北的新疆準噶爾盆地的1.59億年前的沉積中。克拉克和徐星以前也曾經在發現泥潭龍的化石層描述了多種恐龍,包括最古老的暴龍類五彩冠龍(Guanlong wucaii)、最古老的角龍類當氏隱龍(Yinlong downsi)、劍龍類準噶爾將軍龍(Jiangjunosaurus junggarensis)和鱷魚的親戚斯氏族準噶爾鱷(Junggarsuchus sloani)。
難逃泥潭龍生存的年代約為距今1.59億年前,早于迄今已知最早的鳥類——距今約1.5億年的“始祖鳥”。
4 鸚鵡龍
鸚鵡龍
2009年美國科學家描述了一種新恐龍物種:愛吃堅果的宛如大鸚鵡的恐龍。據悉,這種距今1.1億年前的恐龍長有像鸚鵡一樣的喙,能夠咬開堅果,就像一只吃堅果的巨大鸚鵡。科研人員把這種恐龍稱為鸚鵡龍,屬于角龍的一種。角龍恐龍是一種鳥臀類草食性恐龍,活躍于白堊紀后期。明顯的特征包括臉上的角及勾狀的喙與頭後方骨質的的皺摺。據了解,這具鸚鵡龍化石2001年發現于我國內蒙古地區的戈壁沙漠里。最近古生物學家對這具恐龍化石進行了研究,發現頭骨的一些特征表明這種恐龍以堅果和種子為食。
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保羅-瑟雷諾說,“這具恐龍化石頭骨和鸚鵡頭骨的相似性非常接近,鸚鵡是恐龍進化發展的后代,而鸚鵡以喜歡吃堅果而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