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1日,廣州國際金融中心(右)順利封頂,以437.5米的總高度成為華南第一高樓和中國第三高樓。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攝
目前我國共有高層建筑近10萬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1154幢,而各地為爭當“第一高樓”仍然暗戰不休,這個數字還在不斷被刷新。然而,公共安全專家指出,超高層建筑外表風光,但會引發消防安全隱患、地面沉降以及環境、能源、交通等一系列相關問題,亟待引起高度關注。專家建議,應經過科學論證后適當限制我國城市樓房高度。
“第一高樓”暗戰不休
在經濟基礎和城市榮譽的雙重作用下,一場高樓暗戰在中國的各大城市中蔓延。
2008年8月30日,上海陸家嘴,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開門迎客,101層、492米,讓它擁有已建成建筑的“上海第一高度”頭銜,但是這一頭銜的期限已確定,11月29日,總高度達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正式破土動工,建成后將成為未來中國的第一高樓。
10月29日,重慶媒體報道,投資80億元的“嘉陵帆影·國際經貿中心”破土動工。其塔樓高度將超過455米,穩坐西部第一高樓寶座!
南京,2008年7月,新百主樓以249米的高度斬得“新街口第一高樓”封號。一個月后,紫峰大廈381米的主體結構即告封頂,成為江蘇第一高樓。
杭州,如今“天堂”的高度是300米,2008年8月28日上午,杭州國際辦公中心開工,總投資約50億元,主樓高逾300米。
首都北京,出于對古都風貌的保護,始終對建筑高度加以限制,但首都一直在長高。2007年10月,北京國貿三期以330米封頂,超越當年8月竣工的銀泰大廈,成為北京第一高。
即便在一些二線城市,新式的摩天大樓也正在崛起。2008年4月15日,廣西柳州市宣布建西南第一高樓,樓高303米、超過60層。鄭州,會展賓館高280米。與此同時,“東北第一高”“華中第一高”“中原第一高”“華北第一高”等也開始陸續閃現。
據公安部消防局提供的數據,目前全國共有高層建筑近9.8萬幢,其中100米以上的高層建筑1154幢,并且還在快速增長。北京有超過24米的高層建筑8000多幢,超過百米的超高層建筑40余幢。上海擁有高層建筑4000多幢,超過百米的超高層建筑200多幢。
高層逃生可能幾乎為零
北京市政府專家顧問團顧問、公共安全專家金磊說,高層建筑在帶給人們生活享受和節約土地的同時,也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上海金茂大廈曾做過一個試驗,請一群身強力壯的消防隊員從85層往下跑,最快跑出大廈的一個隊員花了35分鐘。而消防專家指出,火借風勢,30秒內就可以從第一層到達第三十三層。這樣算來,火災時人們跑到樓外逃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城市高層建筑不斷涌現,滅火難度越來越大,問題不容忽視。”北京市消防局防火部部長譚林峰說。“消防部門的云梯只有100米高,300米的高樓出現火災,無法進行救援,除非動用直升機滅火。”金磊說,“大火發生時,僅靠大樓本身的滅火設施是不夠的。”
同時,隱性危害也在暗中滋生,比如地面沉降,專家指出上海陸地下沉現象日益嚴重,因為地下水源過度開采和摩天大樓日益增多,導致上海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下沉,下沉問題最嚴重的是浦東區,尤其是高樓林立的陸家嘴金融區。陸家嘴金融區啟動十幾年來,平均每12天就崛起一幢約30層高的大樓。
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宋春華說,建筑并非越高越好,超高層樓宇無異于一條豎立起來的街道,存在著安全、內部交通、環境、能源消耗等多種難以妥善解決的問題。此外,高層建筑日益增多,往往造成對日照、空氣流通等的阻礙。在一定的時間內,高層建筑周圍的低矮建筑沒有陽光照射,空氣流通不暢,汽車排出的大量廢氣散發不出去,對人們身體健康造成損害。
“高層建筑蓋了不少,可人們對于安全問題考慮很少,在能源、環境、交通系統研究方面更是空白。”金磊說,隨著經濟發展,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還會越來越多,城市安全關注的重心將是這些建筑,在這些建筑未建設之前,就必須進行科學嚴謹論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