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8月5日電 正在南京進行的“全國化石愛好者大會”上,專家們表示,化石數據證明,如果不是風化作用,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應該為2萬米左右。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挺恩表示,化石的證據表明:青藏高原的形成,經歷了五次板塊運動,喜馬拉雅山則形成于第五次板塊沖撞,而且如果沒有自然界的風化力量,它的頂峰——珠穆朗瑪峰還要高得多。
化石證據表明,珠峰是在第三紀全新世形成,按照這個推斷,珠峰的峰頂應該是第三紀的地層,然而登山人員從峰頂采得的地層證據卻表明,這里是奧陶紀地層。那么奧陶紀之后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直到第三紀全新世,這一大段的地層究竟跑到哪里去了?
“這是因為大自然環境的風化作用讓珠峰的個頭變矮了。”陳挺恩告訴記者,在喜馬拉雅山的北面山坡的坡底地區,來自全國的化石專家分別找到了那些在頂峰上遺失的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直到第三紀全新世這些地層,而且推算出它們的厚度相加應該是在1.2萬米,因此,板塊沖撞形成喜馬拉雅山的隆起,地殼的隆升高度應該是在2萬米左右。
參加“全國化石愛好者大會”的專家們表示,喜馬拉雅山目前仍處于隆升的過程之中,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它肯定會越來越高。珠峰未來究竟是長高還是變矮,取決于兩大力量的對比,即珠峰隆升的速度和風化的速度誰快誰慢,如果風化快過隆升,那么珠峰無疑就會變矮,而如果隆升速度快過風化過程,那么世界第一高峰還會長高。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國科協科普辦公室主辦的“第二屆全國化石愛好者”大會4日-5日在南京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名化石愛好者與古生物化石專家參加了大會。(記者蔡玉高、陳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