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現象與厄爾尼諾事件
顏昕:“厄爾尼諾”這個詞對網友并不陌生,網上有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兩種說法,二者有什么區別?
張強:厄爾尼諾是指太平洋赤道帶大范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是沃克環流圈東移造成的。正常情況下,熱帶太平洋區域的季風洋流是從美洲走向亞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溫暖,給印尼周圍帶來熱帶降雨。但這種模式每2~7年被打亂一次,使風向和洋流發生逆轉,太平洋表層的熱流就轉而向東走向美洲,隨之便帶走了熱帶降雨。
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的區別主要是持續時間的長短。厄爾尼諾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大范圍異常偏暖并持續6個月以上的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時間上還未到達6個月。此次厄爾尼諾雖然還未到達6個月,但是據預測會持續到2010年1~2月,所以我們也稱為厄爾尼諾事件。
厄爾尼諾全過程分為發生期、發展期、維持期和衰減期,歷時一年左右,大氣的變化滯后于海水溫度的變化。其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溫異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漲,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動。它使原屬冷水域的太平洋東部水域變成暖水域,結果引起海嘯和暴風驟雨,造成一些地區干旱,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過多的異常氣候現象。
形似冰雹的固態降水——霰(xiàn)
顏昕:11月9日,冷空氣來襲,很多北京的網友有一個共同的疑惑:“上午降的是雪嗎?怎么感覺不像雪,像冰雹。”這種白色不透明的顆粒固態降水是生活中不常見的天氣——霰。什么是霰?霰有什么特點?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林建:霰(xiàn):白色不透明近似球狀(或呈圓錐形),有雪狀結構冰相粒子組成的固態降水,直徑2~5毫米,著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唐代詩人白居易就寫過“夜深煙火滅,霰雪落紛紛”的詩句,霰是眾多天氣現象中的一種,通常在降雪前出現。
霰產生于擾動強烈的云中,由雪晶(或雪團)大量地碰撞過冷云滴,使之凍結并合而成,下降時常呈陣性。它不屬于雪的范疇,是一種大氣固態降水,屬未結凍狀態。
顏昕:霰是怎樣形成的?他和冰雹有什么區別?這種天氣現象很普遍嗎?
林建:霰發生在冬季,冰雹多發生在夏季;冰雹是半透明的,霰是不透明的結晶體;霰出現的幾率較小,冰雹出現的幾率較大。
霰和冰雹形成的條件不同。霰是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凝結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冰雹必須要具備兩個基本的條件,一是強烈的對流天氣,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補充。只有在強烈對流的條件下,才能維持初始形成的冰雹在不斷地向上和下降做往返運動,雹核在過冷卻水中不斷增大體積,就好像“滾元宵”似的越滾越大,直到上升氣流無法支持冰雹的重力時,便一落千丈地掉了下來。
別的國家也會有霰出現,但目前地面觀測代碼中霰和冰雹使用同一個代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