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二問】今天的道德底線究竟在哪里?
“道德底線”一詞,在2011年被反復提及。
道德底線是一個社會道德架構的基礎,它指的是人們應該遵循的社會道德最低警戒線。盡管突破底線的只是少數人,但對整個社會道德建設帶來的危險卻不可忽視。
“地溝油”流向餐桌,被認為是部分行業道德底線缺失的典型案例。為什么不法分子敢于鋌而走險?首先當然是利益驅動。
12月中旬,公安部公布的打擊“地溝油”十大案件中,河南惠康油脂有限公司制售“地溝油”案案值最高,共制售“地溝油”近8000噸,案值6400余萬元。此案主要犯罪嫌疑人柳某見到記者時承認,收購泔水油成本每噸約5000元,加工后賣價約8200元。據此算來,利潤率約為40%。
這倒驗證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引述的那段話:“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非常膽壯起來”。而更值得深思的,是柳某這樣的心理基礎:“又不是只有我一家干這個。”
由此,人們看到的是一種“破窗效應”:在某種“不道德行為比道德行為獲利更多且沒有得到懲戒”的潛規則之下,一些人從事不道德行為,便競相效仿,紛紛突破道德底線。
“不能害人”,在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都應當是做人的基本準則,為什么近年來食品安全案件屢打不絕?
中央黨校教授周熙明認為:“道德底線不斷被突破是一個時代道德失范最嚴重的現象。如果作為現代制度得以正常運行的道德基礎結構被破壞,則必然會造成公民信心的喪失。”
上海市社科院此前對近2000名上海市民一份抽樣調查顯示,相信“誠實守信吃虧”的人竟高達90.2%。盡管人們都在談論“誠信危機”,這個數字還是足以令人震驚。一旦底線失守成為常態,就意味著社會道德的解體,那時我們將付出巨大代價,不論整個社會還是每個人。
值得欣慰的是,突破底線的行為并沒有成為主流。市場里缺誠信,公眾場所有自私和冷漠,這樣的現象雖時有發生,但每當它們被曝光,人們總是更加強烈地呼吁道德底線的堅守。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總有一些基本準則人人都應當遵守。價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尤其需要對基本道德底線形成共識。
在網上,在研討會中,在街頭巷尾,得到人們普遍肯定的是這樣一些品格:愛國、誠信、守法、善良、友愛、敬業、公正、平等、孝敬父母、尊重他人、清正廉潔、關愛生命……
這不僅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集體品格的傳承,也為人類社會所廣泛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