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油點正在加大柴火煉油(南海網記者陳望攝)
近日,南海網記者接到群眾舉報,在海南大學男生宿舍樓附近,一家簡陋的小屋內每天都散發出一陣陣令人作嘔的惡臭,幾名工人在不停的劈柴、燒火、熬油。小屋前每天更是車水馬龍,載著大桶小桶的電單車、農用車為了購油甚至還得“大排長龍”。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煉油點?他們出產的油是否符合相關規定?又銷往哪里?是否就是傳說中的“地溝油”?18日南海網記者決定一探究竟。
煉油點村中路邊開 生意好到排長龍
根據舉報人指引,記者一行來到了海南大學一男生宿舍樓,在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整個煉油點的全貌。該煉油點地處學生宿舍樓旁的大片農居小樓路旁,熊熊的炊煙和晝夜不分的煉油行為貌似有些招搖,但由于這里的居民家家戶戶都燒柴火和煤球做飯,所以將煉油點的炊煙掩飾的相當之好,這也讓記者很是費神尋找了一番。而就這片居民村的周邊環境而言,一面是大片空地,一面緊靠海大男生宿舍樓,村中七彎八拐全是小路。
記者隨即采訪了幾名大學生,他們均表示具體該煉油點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存在自己也不太清楚,大概記得是從去年8、9月份搬來該宿舍樓后便常常聞到一些很刺鼻的惡臭,下午3時左右和晚間8時左右尤為濃烈。后來是因為該煉油點生意越來越來“好”,很多人開車或騎車排隊前來買油才令他們知道惡臭的來源,但也未曾多想,直到近日爆出“地溝油事件”才引起大家警覺。
對于學生們的說法隨后便得到了證實。從早上10時30分左右到下午4時左右,守候在此的記者便陸續記錄下了10余撥人前來購油,小到騎電單車拉走兩塑料桶油,大到用農用三輪車和小貨車拉走7、8大鐵桶油,煉油點的人員一邊核對賬單,一邊跟他們算清款項,生意十分火爆。據學生們說,這些買家的購油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中午12時——下午3時左右,下午6時以后還有一撥購油高峰。
南海網記者喬裝打探 近距離探尋煉油點
為了更進一步探尋該煉油點的狀況,南海網記者決定派記者假意在該煉油點等人,以便暗中觀察和拍攝煉油點現場。派出記者發現,該煉油點分為前后兩屋,后面一棟兩層小樓貌似是工人居住房和臨時倉庫,前面的低矮平房則是煉油房,平房外則是劈柴點,煉油房正對面還有一間臨時的大棚,堆滿了各種腐爛木材燃料。
在煉油房的入口處,層層疊起的模板和硬紙板將門口塞了個滿滿當當,加上煉油房未安裝任何照明設施,所以即使白天仍很難從外面看清房內情景,只能依稀辨認出房內放置著兩口大煉油鍋爐,爐火正旺,工人們正在加熱煉油,將一些不知名的東西倒入鍋內,與不知出處的豬肉肥膘同煮,隨后有工人將熬出的油用瓢打出裝入大鐵桶。陣陣煙塵從房內竄出,味道刺鼻,有些類似柴油的氣味夾雜其中。
煉油房內外工作的共有三人,其中一人理著小平頭、打著赤膊,正在門邊麻利地揮斧砍柴;另一個工人相貌則較為年輕,頭染金發、身穿藍色襯衫,正將砍下的木柴拾起準備用于燒爐;門口,一身穿花上衣和紫色長褲的胖女人正坐在門口對面乘涼,與幾個工作中的工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
記者推測得證實 煉油倉庫隱身商鋪中
從南海網另一組記者處也傳來消息,在知情者的帶領下,記者組找到了距離該煉油點最近的一家倉庫。而巧合的時,該倉庫就是早前記者組推測和調查過的“可疑點”。
該倉庫位于海甸三西路盡頭的一排商鋪之中,掛名某通訊營業廳。早間9時30分左右記者踩點曾看到有貨車在此放下10個藍色大鐵桶,隨后記者從旁邊一外賣快餐的老板處獲悉,這些油桶都是不是他的,是別人寄放于此。不過記者從他和另一名著粉紅T恤的男子的談話中聽出,他對于該點存放的是什么油料相當清楚,當著粉紅T恤的男子詢問今天是否就這幾桶油料時,該老板表示,據說今天還有幾桶,可能要晚點才能過來。
南海網記者引開隔壁外賣快餐店鋪老板開桶查驗。一擰開桶蓋便有一股刺鼻的變質油味竄出,由于桶內漆黑一片,記者來不及確認桶內油量。但當11時 10分記者再次到達該倉庫,便發現擺放在外賣快餐旁邊的10個藍色大鐵桶全部被搬放一空。
記者一路大追蹤意外獲知“新窩點”
中午12時26分,守候在煉油點的記者組發現,一輛車牌號為瓊AW7xx5的銀色小面包車駛到該煉油點前停下,此前身穿花上衣和紫色長褲的胖女人警覺的迎出來站崗放哨,幾名工人將3、4個白色大桶搬上了面包車。南海網一記者組立即繞到該車必經之路等候,十余分鐘后接留守記者組指令,跟蹤上了駛離該煉油點的銀色小面包車。
12時41分,該面包車在駛離煉油點后一路駛上海甸島一西路,后在一間名為“王氏百草涼茶店”停下。記者組發現,駕駛員和另一名乘車者并非將油卸下后運往附近食店,而是悠閑地下車閑聊。從他們的對話中,隱約聽出兩人的海南話不屬于海口地區口音。下午1時,該面包車駛離茶店,途經海口沿江小學、和平橋、長堤路、新埠橋后來到新埠島,最終駛入新世界花園后的一條直路上。記者注意到,這條直路右邊遍布農田,左邊則是一片破舊的工棚,似為外來務工者居住,棚子后還有一塊開發中工地。
最后,該面包車拐入左邊的一條窄巷內不見蹤影,記者在該片棚區的一處墻面發現了橫溝路8號的地名字樣。隨即記者組在附近停留等待,卻久等未見該面包車再駛出窄巷,于是下車查看情況。豈料當記者走近后才發現,這條看似無路可走的窄巷內竟藏著一間類似倉庫的建筑,該建筑鐵門緊閉,記者透過門縫看見了此前跟蹤的面包車停放在倉庫左側。
小面包送來“四大袋” 七彎八拐記者被甩
13時31分,留守煉油點的記者組再次發現,一輛車牌號為瓊AN8xx3的小型面包車停靠到該煉油點附近,從車上連續卸下4大麻袋不明物體進入屋內,感覺麻袋內的物體十分沉甸,從遠處看類似用于煉油用的豬肉肥膘。隨后該車就一直停在該煉油點附近。
這輛車到底是不是給該煉油點提供煉油原料?麻袋里的東西是不明出處的問題豬肉還是骯臟的“地溝油”?這些煉油的原材料又究竟從何而來?為弄清真相,南海網記者繼續一組守候煉油點,一組在該車必經路口等待出發。
16時30分,該小型面包車終于從煉油點出發,南海網記者一路跟蹤隨行。誰知,該面包車司機十分警覺,全部選擇走小路,不走大道。該車先一路途經人民西里、白龍北、文明路,又從文明路再拐回白龍綜合市場附近的美舍下村,七彎八拐繞得人頭暈。最后,由于該車駛進美舍下村居民區狹小的小巷,南海網記者組車輛無法通過,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該車消失在巷子里。
記者注意到,要到達美舍下村居民區必須通過一條狹窄的小巷,巷子里還有許多人在此擺攤設點,附近居民眾多,魚龍混雜,十分利于藏身,記者組只得作罷,回海大與留守記者組匯合。
經過一天摸查,南海網記者組查到該煉油點確切位置以及三處相關窩點,但這些煉油的原料從何而來?煉油又銷往何處?南海網記者將繼續追蹤。(記者趙仕芳陳望實習記者蒙瑋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