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一批救援人員準備下井搜救。新華社記者王松攝
11月22日,發生事故的主井口仍冒著水蒸氣。新華社記者王松攝
新華網黑龍江鶴崗11月24日電(“新華視點”記者朱立毅、徐宜軍、梁冬、曹霽陽)11月21日凌晨,黑龍江龍煤集團鶴崗公司新興煤礦那一聲沉悶的聲響過后,漆黑的井口迄今已吞噬104條生命。這起自2006年以來我國遇難人數最多的特大煤礦事故,剛剛被認定為責任事故,再次拷問著我國煤礦安全生產。
山西屯蘭礦難、重慶同華礦難、河南新華礦難、黑龍江新興礦難——今年以來,我國4起特別重大煤礦事故,其中3起發生在國有大型煤礦。這讓人心生疑惑:在小煤礦事故頻發的同時,為何裝備精良的國有大礦也難幸免?
一個“數字化管理”示范大礦的安全之痛
黑龍江龍煤集團是國有重點企業,而事發的新興煤礦又是一個數字化管理比較先進、電控監測水平較高的煤礦,礦上甚至應用井下人員跟蹤定位及虹膜考勤系統。一個看似設備先進、管理有序的國有大礦,何以釀成如此慘痛的礦難?
“安全責任不落實,隱患排查不認真、不徹底,這是一起明顯的責任事故!”23日,在鶴崗的一個會議室里,國務院事故調查組組長、國家安監總局局長駱琳的話讓許多人心頭一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