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北京某小區一處9人合租的“群租房”。資料圖片
統計數字顯示:目前我國流動人口已達1.5億,其中剛畢業的大學生、低收入的打工族占了多數。為了棲身城市,一次次整治之后,仍然不斷有人加入群租一族。“群租族”的居住權該如何保障,已經成為立法者和城市管理者所關注的重要問題
關注 房屋法律問題群租篇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百姓之間房屋買賣、租賃越來越頻繁。房屋作為一種不動產,由于價值巨大,它與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
房產領域牽涉法律問題眾多、復雜,其中尤以買賣、租賃、維權為最。如何才能避免產生法律糾紛,維護正當權益,已經成為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本版今日推出“關注房屋法律問題”系列報道,以期為讀者解惑釋疑、明悉法理、維護權益帶來幫助。
——編 者
四類危害導致糾紛頻生
群租者與房主間的戰爭
新買的家具、電器甚至多年辛勤積攢的科研資料被污水浸泡,許女士忍無可忍,一紙訴狀將樓上鄰居告上法庭。今年9月,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受理這起因擅自改變房屋結構造成樓下鄰居損失的訴訟,該案賠償金額高達16萬元。
法官庭審發現,原來樓上的3居室被私自隔成12個小單間,每間出租給一到兩名租客。“每次進洗手間樓上都在嘩嘩用水”,許女士除了提心吊膽,還要忍受日復一日的噪音。之前衛生間的超負荷運轉,已導致下水道多次脫落,而這一次,終于釀成了慘禍。必達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陸光和解釋,“群租明顯損害了許女士的相鄰權,業主應承擔賠償責任。”
相鄰權被損害、社區環境被擾亂、治安隱患頻增。今年在全國各大城市發生的租房引發民事糾紛,矛頭無一例外地指向了群租。上海市閔行區因群租擾民,業主將群租房主告上法庭;北京市豐臺區因多人群租失火導致樓上數十名業主經濟受損……
家住北京天通苑的徐先生毫不掩飾對群租戶的反感和不安。他告訴記者,僅他居住的14層樓內對外群租的房屋就占三成,“三年了,租客經常12點后還在樓道里喧嘩,隔壁一家房子就住了八九個人,往往是一出門就看到陌生面孔晃來晃去……”
該小區保安告訴記者,由于社區龐大,消費旺盛,附近餐館、美發店老板在居民樓里租大面積打隔斷變集體宿舍的情況屢見不鮮。
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姜明安教授看來,由群租引發的糾紛,源于群租造成的四類危害:一是將一間房子切割成若干房間,有可能破壞房子的承重結構;二是一套房子住進十幾個人,人多噪音增加,不管是聚眾哄鬧還是輪流洗澡,都會擾得四鄰不安;三是人員數量多、流動性強難免魚龍混雜,小區的治安狀況會受到影響;四是即使群租房客均為遵紀守法高素質人員,人多必然增加小區公共資源的消耗,比如電梯的使用率會大為提高,由此增加的費用分攤到其他業主頭上,物業公司收益沒有增加,工作量大增。
“這些顯失公平的現象一旦集中表現,糾紛在所難免。”姜明安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