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七日電題:中國嬗變之三:官民皆重“幸福指數” 中國社會從“斗爭”走向“和諧”
中新社記者 王祖敏
多年以前,某村的幾個年輕人吆喝著一起“斗地主”(一種風行的撲克牌游戲),不曾想被曾被劃為地主的鄰居大爺聽見,次日一早,年輕人發現大爺在家懸梁自盡。
這個被稱為“段子”的黑色幽默,曾博得不少“七0后”、“八0后”哈哈一樂,但凡是對那個時代稍有記憶的人,恐怕很難樂得出來——那段滴血的歷史,成為無數人不堪回首的夢魘。
新中國建立之初,反動勢力的破壞嚴重影響了社會秩序的穩定,中央政府先后開展了“堅決鎮壓發革命”和“三反”、“五反”運動,不僅鞏固了新政權,也創造出建國初期良好的黨風、政風和民風。
但在新中國基本完成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之后,一九五六年的中共八大明確作出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重大戰略決策,為建國十周年前后的新中國帶來了“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的“黃金時期”。
遺憾的是,在毛澤東進入晚年之后,“四人幫”策劃并發動了那場十年浩劫。以階級劃界限、唯成份論英雄,“無產階級專政”的鐵蹄踐踏著“黑五類”的身心和尊嚴,“批斗”、“打倒”之聲成為那個時代的主旋律。
粉碎“四人幫”撥開了籠罩在中國上空的陰霾,中共以其敢于承認錯誤的魄力大力平反冤假錯案,穩定社會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