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北京國子監,小朋友們穿著傳統服裝祭祀孔子。當日,“過節日 習禮儀——清明時節話傳統”活動在國子監舉辦。 中新社發 廖攀攝
4月4日上午9時許,山東曲阜首次在孔子誕生地尼山舉行春季祭孔儀式,曲阜市政府攜海內外賓朋、各界人士代表、孔氏后裔敬祭先師孔子。圖為參加祭祀儀式的各界人士代表在尼山孔廟大成殿前祭拜孔子。中新社發 楊東亮 攝
清明祭孔體會傳統文化
4日,當代學童們在國子監身著漢服獻花、行禮,參加首次北京孔廟清明祭孔活動。這次清明時節孔廟祭孔儀式共分五個步驟:讀告至圣先師書,獻祭品,讀祭文,全體師生家長和游客向孔子行拜禮以及對孔子像塵土的掃拭。據在場的禮儀老師介紹,已將其中民間的叩首禮改為拜禮。
學童們在古琴的伴奏中朗誦了杜牧的《清明》等五首有關清明的古典詩歌。據介紹,清明節里,家祭先祖,國祭英烈,學祭孔子。歷史上的清明習俗既有祭掃墳墓的哀思,也有踏青游玩的歡笑。學童表演完祭孔儀式后,還舉行了踢毽子表演、風箏制作和古樹木澆灌等活動,讓今人體會清明時節悲傷與歡樂交融的獨特傳統文化。
4日9時,新中國成立以來,孔子故里山東曲阜首次在孔子誕生地尼山的春季祭孔儀式,在尼山孔廟舉行。曲阜市政府攜海內外賓朋、各界人士代表、孔氏后裔敬祭至圣先師孔子。
祭奠儀式后,在尼山腳下的父子洞前舉行了學童“識字習禮”的開筆禮儀式。來自海內外的各界人士,與三十名小學生一起重溫了中國古時讀書人一生主要行“四禮”(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狀元禮)中的首次大禮——開筆禮,人們在孩子們的朗朗誦讀《論語》聲中又一次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啟蒙教育。
山西:清明節發源地 蒸“子推饃”寄情思
盡管時代在發展變遷,清明節為紀念春秋時期先賢介子推而設立的節日依然是中國人心中占據著相當位置。民俗學者考證,在中國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與中秋節五個傳統節日中,清明(寒食)節是唯一有明確發源地的節日。山西綿山是清明(寒食)節發源地,距今已有兩千六百多年。
山西“子推饃”,農家人又稱老饃饃,一個子推饃重約一斤,里面包著雞蛋或紅棗,上面捏制有頂子。頂子四周貼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在山西一些鄉村山村,“子推饃”除了自己食用,還常用來饋贈親友。母親要給當年出嫁的女兒送,稱為送寒食。村里孩子給自己老師送。人們一起在分享節日的美食。
“子推饃”加深了人們溫馨的親情和真摯的友情。清明期間,山西農家人以此寄托對先輩的懷念,在外鄉人眼中,淳樸的人們將為這個春天又添幾分詩意。
臺灣:高速公路壅塞 兩岸往來暢通
在臺灣,根據民間習俗掃墓要在中午前,所以高速公路在上午7至8時出現一波趕著出門的車輛,正好遇上各收費站自上午7時起恢復收費,各路段顯得較壅塞。
此外,在兩岸直航班機開通后,松山等機場也相當忙碌,很多航班都達到七八成的座率。很多臺灣同胞新鮮體驗,搭乘航班前往大陸故鄉拜祖掃墓,或返鄉回臺灣拜祭家人。一切雖然忙碌,但井然有序。臺灣同胞多了些從容,也可以借這個機會,多和家人團聚。除了時間上,地理上的接近,臺胞們也感受到了心理上的接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