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剛才我們也說了,組織部長也好,還是老百姓也好,其實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希望這個官員在其位謀其政,而且能夠為老百姓謀最大的福利,既然雙方的目標是一致的,那么我們在這種評價標準上,能不能做到統一?
王錫鋅:
評價的標準上,我覺得完全是可以統一的,我們現在講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那么這個時候核心的是民,如果說他們是統一的,那么我覺得核心的關注點仍然是民眾的需求,他們的表達,他們的選擇。
主持人:
那接下來我們不妨連線一下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教授,毛教授您好。
毛壽龍(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
你好。
主持人:
剛才我們在短片里面提到了兩個案例,一個是甕安的案例,一個是洪洞縣的案例,我想知道為什么他們在處理官員的引咎辭職也好,還是東山再起也好,他們是這樣的一個處理結果,是這樣一個現狀,他們到底鉆了一個什么樣的空子?
毛壽龍:
我想一個是技術上的標準不是很清楚是有關系的。
一方面我們說干部的任命程序、問責程序不透明,理由面上很清楚,但是它的細節不清楚。然后復出,它的原因、理由不清楚,或者說可能內部的理由和能夠公布的理由不太一樣,這是一個。
另外一點,實際上我們在問責的過程當中,也發現對這些官員如果不問責,大家肯定是有很大的意見,而且應該說是有眾怒的,但是如果問責很嚴重,比如說把他們的政治生命整個都結束了,未來的前途也沒有了,比較了解他們的人,也許像剛才提到的那個組織部長什么的,對他們都有很強的同情心。那么問責的時候同仇敵愾,都想問責。另外一個,問責以后,實際這種同情心慢慢起來了,尤其是有人被幾次問責以后,這種同情心覺得他是挺冤的等等。所以在問責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問責秀,作秀以后,這種同情心的面,這個力量稍稍抬頭以后,很容易重新提拔。在這個過程當中,實際上我們不透明的任用程序應該說是給這種做法提供了一個空間。
主持人:
毛教授,是不是有了一個透明的、完善的程序以后,就有可能保證被問責的官員,既保證發揮他的才干,又保證民眾對處理他的這種措施不會有非議?
毛壽龍:
對,一般來講,我們說這實際上也是我們對干部的要求,尤其是對政治任命官員,對政治家的要求,沒有嚴標準、高要求是有關系的,一般來講,像國外的話,很多像這種出了事的政治官員,一般來講,他的政治生命基本就結束了,這是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