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醫療、教育還是養老,都折射出了資源分配不平衡的問題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吳林發自北京
楊蘭零胃疼了好幾年,卻一直沒上醫院。
10年前,這位山東省沂水縣農民就在鎮上一個煙站打工,每個月收入400元。但因為此前兒子在上大學,每年一到開學,他就不由得皺緊眉頭。
5年前,兒子到北京上了公費的研究生,但老楊依然省吃儉用,想為自己“存老本”。他說,兒子畢業后會留在北京,面臨買房結婚的壓力,自己不想給他增加負擔。
然而,幾個月前,他胃疼難忍,不得不到縣城醫院做了檢查,結果是:胃癌晚期。
沒錢看病,付不起兒子上學的錢,幾年間,老楊一直被這兩個負擔壓得氣喘吁吁。而本應屬于兒子的養老負擔,他又悄悄背到了身上。
看病難、上學難、養老難,在楊蘭零家集中體現的三大問題,在很多中國家庭都存在。很多人認為,這是新的“三座大山”,它們的形成說明醫療、教育、養老金制度改革陷入了困局。
大大改善的民生
對于老楊而言,不幸中的萬幸是,在檢查結果出來不久,他就接受了手術,并且做了3次化療,恢復情況良好。而由于2年前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萬多元的治療費報銷后,可以拿回約7000元。
事實上,從2003年開始,中國就在一些試點地區實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相關數據顯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今年的覆蓋率已經達到80%左右,而按照中央的要求,2010年將覆蓋到百分之百。這也被視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立過程中取得的較大成效。
在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教授庹國柱看來,醫療保險覆蓋面越來越廣,是改革取得成效的一大標志。至于養老金保險,“現在已經覆蓋到農民工群體,通過進一步的改革,將會逐步讓農民受益。”
教育改革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史靜寰認為,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其規模的發展速度都令世界吃驚。而從2006年在西部開始免費義務教育,到今年全國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這更是中國教育發展前所未有的大提速。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這是執政黨的政治宣言和民眾的集體訴求,但從目前來看,離這個理想似乎還有點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