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上訪,是“截”還是“接”
大餅子公爵:信訪問題得不到解決就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拖二堵三強制”的做法不能改變上訪者上訪的事實,今天他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他明天還來,今年他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明年他還回來。解決上訪者上訪,不是學著鴕鳥把腦袋鉆進地下就能解決的,需要地方政府的智慧,這也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的考驗。
昂首向前沖:“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暢通的利益表達渠道是社會必要的安全閥,同時對于下層不滿情緒及社會能量來說,它又是一種泄洪裝置,有利于社會穩定。讓有冤的人把冤申訴,讓有怨氣的人把氣泄出,讓提建議的人把想法抖出,并及時的給予落實、解釋、解決,使其心平氣暢,這才是一種明智的疏導方式。
胡藝:權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做好信訪工作是和諧社會的一塊試金石。對待上訪,是“截”還是“接”,不僅是工作方法、工作理念的問題,更是權力觀、利益觀的問題。要真正讓官員們領悟“上訪有理”的真諦,顯然不能單方面指望官員們憑良心、帶感情做事。而要建立一套制約官員權力的機制,促使政府與官員重視信訪工作,讓上訪者講理。(來源:發展論壇)
“上訪有理”應成官員共識
什么人在上訪,為什么要上訪?河南省安陽市副市長李宏偉說,面對上訪群眾,這是領導干部最先要分析、研究和掌握的。“當你西裝革履時,要想一想困難群眾穿得暖不暖;當你吃喝應酬時,要想一想困難群眾吃得飽不飽。”李宏偉認為,“沒有一個人生下來就愿意上訪。上訪者三番五次地跑省城、北京,目的是要解決問題,沒有過不去的事,誰愿意費錢費時窮折騰?”(據11月24日《中國青年報》)
面對上訪事件,李宏偉能坦誠相對,承認“上訪有理”,無疑值得肯定。事實表明,除了少數人無理取鬧、不明真相外,絕大多數人都是在有冤無處申、有理無處說,疑難問題遲遲不能解決的情況下,才選擇上訪的。就拿拆遷上訪來說,盡管這類上訪比較多,但如果民意渠道暢通,政府依法拆遷、安置,維護被拆遷人的權益,他們何苦要上訪呢?
在改革發展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各種社會矛盾隨之顯現,百姓參與改革發展成果分配的熱情高漲,民主、權利意識不斷覺醒。群眾上訪正是權利、民主意識覺醒的體現。而官員就應該樹立“上訪有理”的觀念,帶著感情做好信訪工作,少責怪群眾上訪,多想想什么人在上訪、為什么要上訪,及時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回應他們正當的利益訴求。
做好信訪工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塊試金石。對待上訪,是“截”還是“接”,不僅是工作方法、工作理念的問題,更是權力觀、利益觀的問題。要真正讓官員們領悟“上訪有理”的真諦,顯然不能單單指望官員們憑良心、帶感情做事,而是要建立一套制約官員權力的機制,促使政府與官員重視信訪工作,讓上訪者把理講出來,為上訪者解決實際困難,讓他們看到公平正義。(胡藝)(來源:檢察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