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護照變臉史
-口述人:李愛萍
-身份: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退休警官
我1971年到公安局工作,1975 年調到出入境管理處外事處前身外事科工作。當時外事科有兩個檢查站,一個在飛機場,一個在火車站。那時最主要的業務是給外國人辦理簽證,外國記者、外商什么的,兼管受理中國公民出境的護照申請。當時,出國的人很少,外事科也沒幾個人。改革開放后,中國人辦理護照才變得越來越多,護照的制作也從手工轉向機器制作,中間版本也多次變化。
嚴格說起來,新中國成立以來共發行了13個版本的護照,其中兩個是改良版,分別是1992年和 1997年的改良版。上世紀50年代的護照,都是繁體字版,一式三聯,外交部還要留底,里面的頁面都是外交部核發,名字、出生年月,還要填身高,只不過那時候叫“身長”,填寫的內容都是手工完成,所以字都要寫得比較端正,蓋的都是外交部的章。那時候護照是單國護照,一般只有一個目的地,護照上有一欄就是目的地,比如去波蘭,上面就寫波蘭,不像現在能去很多國家,那時換一個國家需要重新辦理。到了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護照變成了橫排橫版,里面也變成了簡化字,比較薄,只有幾頁紙。
前往世界各國的通用護照到了上世紀70年代才有,上面還印著目的地,但是下面蓋一個章,說前往世界各國,不像現在都是直接印在護照上的。到了上世紀80年代,護照就開始有防偽技術了,只不過相對簡單,在頭像上蓋個鋼印,外面弄個帶花的塑料封膜。當時里面還都是人工手寫的,得一個個過,沒有復印機,也沒有什么復印件。在辦證窗口,接待員先要核對各個證件,對好了,蓋個章表示已核對。后來接待量越來越大,接待員一天下來累得頭暈眼花,有時候沒看清門牌號,晚上還要給人打電話問你家的門牌號是1還是2。另外,護照的申請材料和護照都需要填寫,還要寫簽發意見,一本本寫,蓋鋼印,這鋼印特別沉,還不能蓋錯了,弄費一本簽證算一次工作錯誤,這一天兩三百蓋下來,手累得哆嗦。領導也要一本本簽字,那時候當領導也不好過,一天到晚簽字,我記得當時我們一個領導簽字簽到手背鼓起了一個大包。
隨著出國的人越來越多,護照越來越俏,作假的也就多了,有人就把護照賣了,一萬塊錢一本,換個頭像,加個封膜也不難。護照防偽的技術需要進一步提高了。
1994 年,北京啟用92版的護照,這個版本的護照就基本不用手寫了,全是打印。我們處里也開始用上電腦了,弄來電腦后,我們都集體培訓,學習電腦設計的模塊,一步一步學,文盲普及式教育。培訓了兩周就上崗了,很多人打字都沒練熟,手忙腳亂,年齡偏大的老同志戴著老花鏡使勁在電腦屏幕上找,這個號在哪那個號在哪。那時電腦也跟不上出國人數的增加速度,嶄新的機器,沒幾個月壞了一批,都是累的。買的打印機一天到晚不停打,當時用的那個針式打印機,發出吱吱的聲音,工作人員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聽這個聲音,聽得人都受不了了。那時候還有一些程序,比如貼照片、蓋章,審批意見還要由人工填寫,工作量特別大。
2000 年,北京啟用97版護照,這個版本的護照就比以前大大改進,照片用打印的,防偽的技術都用上印鈔的技術了,偽造護照很困難,而且頁數多得多,變成了32 頁,照片用數碼掃描,本人必須親自來,帶上戶口簿、身份證,而且戶籍網也和這邊的辦公系統連接上了,核對證件就比較方便了,點一下電腦就能核查身份,程序簡單了,辦證件的時間也大大縮短了。
2007年,北京又開始啟用97版護照的改良版,也就是大家現在用的,外觀基本沒有太大變化,有效期從5年變成了10年,頁數又增多了,變成48頁,領證時間也變成了5個工作日。
總的來說,每個版本變化都是讓出國的人用起來更快速、更便捷,防偽程度也逐漸提高,使用年限逐漸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