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美國替代巴西躍升為世界頭號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國。該年度美國燃料乙醇總產量比2001年翻了一番。2006年,美國生物燃料乙醇總產量達到1680萬噸,比2001年增加了144.5%。從2004年到2008年,美國燃料乙醇的產量年均增長率達35.70%,2008年燃料乙醇的產量是2004年的3.39倍。美國的生物燃料乙醇工業,主要以玉米為原料,約占全國燃料乙醇的95%。近年來,面對突然爆發的世界糧食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對美國用大量糧食生產生物燃料乙醇提出強烈責難和非議,但是美國政府單純從本國國家戰略和經濟利益出發,絲毫沒有接受世界批評之意,依然我行我素,甚至繼續加大、
加快發展生物燃料乙醇的步伐。按照美國能源部發布的《2008年度能源展望》的數據,到2030年,美國生物能源規劃中來自玉米的燃料乙醇將猛增到150億加侖,至少需要玉米12701萬噸。
燃料乙醇產業為美國經濟帶來豐厚利益,從2001~2006年,美國燃料乙醇產業為美國國民經濟做出了貢獻。這期間,美國消耗玉米的數量持續快速增加:2001年,美國燃料乙醇產業消耗的玉米量約2017.29萬噸,占當年美國玉米產量的8.36%上下。2005年,美國以占全國玉米總產量16%的玉米量,生產了1200萬噸燃料乙醇,為美國GDP貢獻了177億元,創造了17.37萬個就業機會,為美國家庭增收57億美元。同時,為美國聯邦政府和地方州政府分別增加稅收19億美元和16億美元。此外,美國相應減少石油進口1.7億桶,由此減少支出外匯87億美元。預計到2015年,美國燃料乙醇工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將達到460億美元,與此同時,在2005年到2015年間減少進口原油37億桶,平均每年減少進口原油3.7億桶,減少了大量外匯支出。從糧食貿易的視角看,美國把大量玉米用于生產燃料乙醇,減少糧食出口,既不影響本國糧食供求,又可增強其在國際糧食貿易中的主導權和控制權,同時還會導致世界糧食價格上漲,從而獲得巨大經濟收益。
《新能源法案》(RFS)改變了美國玉米產業鏈。美國2007年頒布了《新能源法案》,該法案提出了如下規定:在2022年之前,將符合《新能源法案》規定的可再生能源(包括玉米、纖維素燃料乙醇)的產量提高到360億加侖;在2022年之前,把燃料效率提高40%,達到每加侖燃料乙醇可供小汽車和卡車行駛35英里;在規定的350億加侖中,來自纖維素原料生產的燃料乙醇必須占到210億加侖;在2015年前,玉米燃料乙醇的使用量達到150億加侖,并保持到2022年;但是,在2005年RFS只要求到2012年時達到75億加侖。這表明美國《新能源法案》大大提高了玉米燃料乙醇的消耗量。隨著美國《新能源法案》的實施,玉米消費需求必然大量增加,導致玉米產業鏈相應改變。
玉米燃料乙醇增長降低了玉米庫存消費比。美國玉米燃料乙醇的猛烈膨脹,產生了兩種明顯后果:一種是玉米出口量減少。但是,由于玉米價格上漲,美國獲得的利潤不是減少,而是增長;另一種是玉米庫存消費比大幅度下降。以2005~2006年度為例,目前美國玉米消費結構包括:食物和飼料占55%;玉米出口占19%;轉化燃料乙醇占14%;食品、種子和工業用途占12%。美國農業部2009年5月2日首次對2009~2010年度的玉米庫存消費比進行了預測,其結果是9.1%,創1995年以來的新低。
生物燃料乙醇與化石汽油價格之間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即二者之間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在美國,當石油價位超過70美元/桶的時候,就促進了生產燃料乙醇的企業產生動力,因為這個價格是生產生物燃料乙醇盈虧的平衡點。為了鼓勵發展生物燃料乙醇,即增強生物燃料乙醇發展的動力,美國政府對其提供了補貼。迄今,美國生物燃料乙醇的生產成本約為1.2美元/加侖,而市場銷售價格為2.2~2.3美元/加侖,加上政府的補貼,燃料乙醇生產者獲利頗豐。美國玉米生產者也通過向國內燃料乙醇企業出售玉米和從燃料乙醇補貼中獲得了穩定收入。(國家糧食局糧科院研究員丁聲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