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上海世博會呈現兩大創新亮點 動遷工作獲99%以上動遷居民支持  -廣州決定收回80宗閑置土地 堅決打擊囤積 下半年房價將加速上漲 -今年洪災直接經濟損失525億元 因災死亡652人 陜西洪災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國大中型鋼廠實現利潤翻番 下半年鋼價不會有大回落  -滬深股市低開高走 滬指站上4400點 兩市總市值逼近20萬億元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8月1日起實施 優撫對象可享受3項優待 -3月末我外債余額$3315.62億 黑石大跌 國家匯投公司虧損5億美元  -5油企獲首批原油經營資格 民企可經銷成品油 高額投資成門檻 -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稱GDP應控制11%內 -中國今年第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三污染源威脅松濤水庫 保護水資源任重道遠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24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下午4時,記者乘船來到位于松濤水庫庫區內的番加農場橡膠加工廠。記者在現場看到,制膠廢水經過沉淀后,通過廠外一條小溪排入松濤水庫。據儋州國土環境資源局環境監測站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廠污水處理設施2000年投入使用后,污水通過生物處理后達標排放,但近幾年因種種原因,未能對該廠制膠廢水實施監測。隨行的松濤水利工程管理局工程科有關人士說,不監測,如何能判定其污水是否達標排放?

據介紹,目前松濤水庫庫區仍有10多個排污口,實際排放污水100多萬噸/年,一級保護區內無排污口,也無在建項目,大部分排污口集中在準保護區,以上游居多。

另據了解,松濤水庫設計洪水位下分布有儋州、白沙及農墾總局下屬的村莊、連隊21個,涉及常住人口605戶,人口3338人。庫區周邊散居居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分散排放到水庫中,對水庫局部水體也造成較大影響。

坐船穿行松濤庫區,只見庫岸郁郁蔥蔥,一個個小山頭覆蓋著水源林、橡膠林及各種果樹。

“庫岸邊的農業開發也給松濤水庫生態環境保護帶來壓力,農業面源污染已成為影響庫區水質的一大污染源。”松濤水庫管理區副主任羅豐說。

省國土環境資源廳生態處有關人士介紹,面源污染主要來源于庫區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農藥的施用,通過暴雨形成的徑流將地表有毒有害物質帶入水體造成污染。如化肥、農藥、禽畜糞便等隨地表徑流進入水體,從而引起面源污染。

據了解,庫區生產用地以橡膠林地為主,占庫區用地面積的85%,其次為干旱地,占10%。污染主要來自橡膠林種植過程中農藥、化肥的施用。

有關專家稱,面源污染肉眼看不見,是潛在的污染源。橡膠林造成的面源污染影響較大,上游庫區面源污染負荷明顯高于下游。因而,保護好上游庫區水質對整個水庫至關重要。

另據介紹,近年來,由于水庫周邊村莊、農場人口不斷增加,人均耕地面積越來越少,為擴大耕地面積,一些村民竟進行掠奪性生產,上山濫砍濫伐,毀林開荒,使水源林嚴重受毀。據統計,自2000年以來,水源林被毀面積達4600多畝。

松濤水利工程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說,水源林大量被毀,陸生生態環境質量變差,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引起水庫淤積、庫容減小,同時土壤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以及殘留的農藥和化肥將污染水體,威脅人畜飲水安全。

來源: 海南日報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相關文章:
2007年中央投資32億元建設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淮河干流堤防及大中型水庫未出現重大險情
三峽水庫今實現156米蓄水目標 首次滿負荷發電
三峽水庫上漲:清理大規模漂浮物成世界性難題
重慶1200座水庫大壩干旱開裂 緊急搶修以防暴雨
堤壩滲水閘門失靈 河南739座水庫“帶病作業”
國家發改委解讀:水庫移民權益有了政策保障
粵強化水資源優化配置 解決三區域供水問題
全國耕地18.27億畝 水資源總量同比減少8.9%
水資源短缺制約吉林省中低產田治理改造
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 中國再呈“南澇北旱”局面
趵突泉再次停噴引危機 委員呼吁建"水資源保護區"
西雙版納大規模毀林種膠 水資源污染嚴重
圖片新聞:
長江上游強降雨形成新一輪洪峰 三峽工程首次發揮防洪功能
中國將在北部灣重點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緩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投資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車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