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2018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發布時間:2018-03-02 15:50:27  |  來源:福建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發展,建設,推進,加快,實施

三、2018年工作安排

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產總值增長8.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7.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左右;出口增長3%,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完成節能減排降碳任務。

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部署,用好用足中央和國家機關的支持政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取得更大成效。

(一)著力創新發展,不斷提高供給體系質量

以轉型升級優化供給結構。一是做強做大主導產業。電子信息突出“增芯強屏”,大力突破芯片設計、整機模組一體化設計等關鍵技術,加快建設新型顯示、高端集成電路等重大項目。機械裝備突出智能創新,支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創新應用,發展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化專用設備,提升海工裝備、工程機械、電工電器等優勢產業。石油化工重點依托“兩基地一專區”,以煉化一體化項目為龍頭,延伸中下游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二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打好“數字化+”“標準化+”組合拳,推動重點產業轉型升級、質量提升。實施500項以上省級重點技改項目,推動紡織、鞋服、食品、冶金、建材等傳統行業對標國際標準,創品牌提品質。三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建立“一個行業、一個規劃、一個政策”工作機制,促進創新資源向新興產業集聚,引進一批高成長新興產業項目。實施“雙高”培育工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50家、高成長企業100家。大力培育“獨角獸”“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推動種子企業快速成長。精心籌辦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以此為契機加快“數字福建”建設,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推動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發展,加快高端裝備、節能環保、生物與新醫藥、新材料、增材制造等新產業突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爭創“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茖W布局福州新區產業體系,突出高端高新,打造東南沿海重要現代產業基地。四是大幅提升現代服務業。建設一批服務業示范區,促進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推動軟件信息、科技服務等專業化高端化發展,支持福州、廈門創建中國軟件名城。加快發展研發設計、信息服務、會展服務和人力資源服務等服務外包,引導制造業主輔分離,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推動服務業模式創新、業態創新。推進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文創產業融合發展,壯大重點文化產業。提升配套設施和服務質量,推進全域生態旅游和“紅色旅游”跨越發展,做強“清新福建”品牌。加快發展體育產業,推動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五是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引導優勢特色產業向適宜區域和產業園區集聚發展。推進種業創新,優化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培育更多區域公用品牌和名牌農產品,做強做優做大七大優勢特色產業。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行動計劃,持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打響“清新福建·綠色農業”品牌。

以擴大內需拓展供給空間。以增加中高端供給和有效供給為導向,建立常態化招商引資機制,促進項目簽約、開工、投產良性接續,拓展實施一批新的投資工程包。推進寧德時代、福州京東方、廈門聯芯、泉州晉華、莆田華佳彩、漳州核電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和鐵路、高速公路、機場、地鐵、港口、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全年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300億元以上。降低社會投資準入門檻,支持社會資本進入醫療、養老、教育等領域,新增民企投資4000億元以上。擴大健康、養老、文化、體育等社會服務有效供給,提升文化消費、旅游休閑、家庭服務等居民服務品質,滿足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

以科技創新提高供給效益。一是著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支持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先行先試,推進產業、創新、資金、政策四鏈融合。推進創新平臺企業化運作,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建立企業化運作的應用型科研機構,支持建設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高水平創新研發平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進產學研用深度結合,落實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和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分段補助等惠企政策,鼓勵產學研用聯合體開展集群式研發,支持中小企業創新創造。二是著力轉化科技成果。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實施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完善技術轉移和知識產權保護服務體系,提升“6·18”、國家技術轉移海峽中心等平臺功能,促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三是著力營造良好人才生態。實施更加積極有效的人才政策,創新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機制,匯聚更多優秀企業家、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弘揚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鼓勵人才向山區、革命老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

以深化改革增添供給活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壓茬拓展改革廣度和深度。一是突出“破”“立”“降”,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向深入。大力破除無效供給,堅持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化解過剩產能,健全“僵尸企業”出清、重整機制,盤活低效資產。大力培育新動能,加快形成生產要素從低質低效領域向優質高效領域流動的機制。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全面落實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嚴查亂收費行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能、物流成本,全年減輕企業負擔700億元以上。二是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加快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規范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試點,推進省屬企業改制上市和兼并重組。完善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鼓勵國有資本與非國有資本雙向投資,促進省屬企業之間、各級國有資本之間交叉持股、共同發展。規范經營性國有資產處置和收益分配,推進非經營性國有資產整合共享。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落實好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各項措施,多渠道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認真落實各項產權保護措施。三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培植壯大財源,提升財政收入質量。進一步推進預決算公開。健全以使用績效為導向的財政資金配置機制,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加強專項資金整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合理劃分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加快推進政府性股權投資基金市場化運作。四是強化金融服務功能。落實金融工作三大任務,健全地方金融議事協調機構和金融監管體系。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推動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做優做強,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拓展保險保障功能,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  1  2  3  4  5  6  7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