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武漢市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

發布時間: 2016-03-06 12:17:23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武漢市政府  |  責任編輯: 王虔
關鍵詞: 結構調整,環境,生態,改革創新,農業,民生

二、“十三五”發展基本思路和重點任務

“十三五”時期,是武漢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推進經濟總量“萬億倍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關鍵階段,也是多重國家戰略在武漢疊加的黃金機遇期。市政府根據《中共武漢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了《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

“十三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競進提質、升級增效,以質為帥、量質兼取”工作方針,積極主動適應引領新常態,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系統推進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全力打造經濟、城市、民生“三個升級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鞏固綜合經濟實力全國城市第一方陣地位,力爭進入第一梯隊,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奠定堅實基礎。

為此,我們要踐行“五大理念”,實現“五大提升”。

(一)堅持創新發展,加快轉型升級,實現經濟規模質量同步大提升

創新引領未來,發展在于創新。我們要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培育發展新動能,構建產業新體系,打造武漢經濟升級版。到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9萬億元。

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實施產業創新能力倍增計劃,以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三大領域為核心,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政策鏈”五鏈統籌的產業創新生態體系。實施“城市合伙人”計劃,與創新創業人才結成命運共同體、奮斗共同體,打造國際人才自由港。實施“創谷”計劃,做實做強武漢未來科技城、融科智谷、岱家山科技創業園等創新園區,讓眾創空間遍布全城,掀起千軍萬馬爭創新、鋪天蓋地競創業的熱潮。到2020年,聚集全球創新要素的能力得到極大提升,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園區,武漢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

實施《武漢制造2025行動綱要》,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中心。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動生產型制造業向生產服務型制造業轉型,構建新型制造體系。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建設國家存儲器基地、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新型航天技術產業基地,發展新一代顯示技術,壯大生物醫藥、高檔數控機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汽車、石化、食品、家電等現有支柱產業向中高端升級,推動漢派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人工智能、無人機、3D打印、石墨烯材料、氫能等未來產業,構建“傳統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有機銜接、持續升級迭代的產業體系。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全國一流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臨空制造業聚集區。到2020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1.65萬億元。

實施現代服務業倍增計劃,建設國家商貿物流中心。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升級。鼓勵傳統商業轉型升級,支持O2O、B2C、C2B等新型商業業態健康發展。突出科學定位、總部優先、功能提升,加快建設武漢中央文化區、武漢中央商務區、漢正街中央服務區、武漢國際博覽會展區、漢口沿江商務區、青山濱江商務區、楊春湖高鐵商務區等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努力建成國家物流樞紐、商貿中心、中部金融中心、國家級會展中心,推進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建設,創建國家旅游休閑示范城市、世界設計之都。

發揮市場和政府兩個作用,構建發展新體制。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加快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型民營經濟。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設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放管服”并重推進簡政放權,從源頭上杜絕各種“奇葩證明”,建立行政權力事項取消下放后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推廣“行政審批3.0”改革,推動設立區綜合行政審批機構,變“多頭受理”為“一口受理”。

高標準、高水平建設智慧城市,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智能化水平。深入實施《武漢市智慧城市總體規劃》。落實國家大數據戰略,建設超級計算中心,增強大數據、云計算等城市服務功能。實施“互聯網+”和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實施智慧政府工程,建立以市民和企業為中心的政務公開服務體系,提供線下線上智能化、平臺式服務。

(二)堅持協調發展,強化統籌兼顧,實現整體發展水平大提升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們要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協調性、系統性,統籌地上地下,統籌老城新區、城鄉一體發展,增強城市發展整體水平。

加強規劃、建設、管理相互銜接,實現空間規劃與產業布局、城市功能協調統一。一座城市,既要看臉,也要看氣質。我們要追求完美、注重細節、彰顯品質、打造經典。

深化“1+6”城市空間格局體系規劃。促進主城區、新城區、開發區(功能區)功能互補、良性互動。主城區嚴格控制在三環線以內,“三鎮三城”均衡發展,全面完成三環線內城中村改造任務。新城區要規劃先行、建設有序、生態優先、產城融合,加快形成規模適度、職住平衡、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生態新城。全面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同時,在規劃建設區注重留白,為城市未來發展留下空間。

鞏固提升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高鐵瞄準“350”,推動建成武漢至西安高鐵,推動規劃建設沿江高鐵和武漢至福州、武漢至杭州高鐵,爭取武漢至青島、武漢至貴陽高鐵納入國家高鐵中長期規劃,全面形成“米”字形高鐵網,打造全國高鐵中心;建成光谷火車站,盡早啟動建設新漢陽站,謀劃建設高鐵機場站。航運瞄準“645”,積極參與推動長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初步建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到2020年,港口集裝箱年吞吐能力達500萬標箱,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基本完備。打造重要門戶樞紐機場,天河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達4500萬人次,謀劃第二機場選址。高速公路總里程達790公里。

實施“暢通工程”。新建成13條軌道交通線,每年通2條地鐵線,實現“主城聯網、新城通線”,到2020年,軌道交通通車總里程達400公里,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地鐵城市”。建成環射成網、循環連通的城市快速路網體系,適當加密、規劃建設連接二環三環、過江越湖快速通道,打造二環內30分鐘暢通圈,建成四環線,推進外環東繞,打造市域快速交通圈。建成“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建設百年市政設施。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深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著力應對極端天氣,切實提升排漬能力,加快解決城市漬水。推進雨污分流,完善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系統。根據老城新區不同特點,科學規劃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強化能源供應保障,規劃實施“特高壓靠城、超高壓進城”工程。統籌優化管道氣、液化天然氣、壓縮天然氣等各類燃氣設施建設,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抓緊補齊建筑垃圾消納、餐廚垃圾綜合處理、危險固體廢棄物規范管理等短板。推進城市管理升級,提升精細化、規范化、現代化管理水平。

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提高農村農業發展水平。突出現代都市農業特色,率先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率先建立現代農業體系,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加快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新城區構筑中心區域明確、中心鎮為支撐,生態小鎮、新型社區蓬勃發展的現代城鎮體系。全面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按照“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總要求,通過采取“五個一批”等措施,確保2018年現有扶貧對象全部脫貧。

深化文化五城建設,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建設全市人民共有精神家園。實施文明城市提升工程,增強武漢自信,強化認同感,增加獲得感,共享榮譽感。

打造全國一流的文化功能區。建設琴臺中央文化藝術中心,加快青島路片歷史街區保護改造,形成以琴臺—龜北區域為一核,以武昌古城—環東湖沙湖和漢口沿江—張公堤園博園為兩帶的文化功能空間格局。

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彰顯知音文化、盤龍文化、木蘭文化、首義文化等歷史文化魅力。擴大琴臺音樂節等文化名片的國際影響。實施重大文化活動、體育賽事培育工程,辦好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等一批重大國際賽事,打造文化體育休閑之都。面向不同群體,滿足不同需求,重振漢派傳統文化雄風,培育新潮文化漢軍。建設全國重要的文化產業基地。

擴大城市影響。建設國際化交流平臺,支持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開展“全球營銷”,講好武漢故事,樹立武漢形象,傳播武漢聲音,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讓武漢成為世界的武漢、令人向往的武漢!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