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五)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要進一步統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推動教育優先發展。扎實推進國家確定我省的11項教育改革試點,以改革創新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積極探索多形式辦學,加快發展學前教育。抓好“兩基”國檢后的整改工作,切實落實教育經費,增加學校儀器設備,配齊教學資源。繼續擴大中等職業教育辦學規模,積極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推進技工教育發展,建立一批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公共實訓基地。繼續推動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民辦教育發展。
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文化設施綜合利用效率。加快省博物館新館等重大標志性文化設施建設,籌建滇西抗戰博物館,抓好少數民族語廣播影視譯制和少數民族文字出版工作。加強文化遺產和重點文物的保護、管理和利用。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規劃和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發展壯大文化企業,鼓勵社會力量發展文化產業。實施文藝精品戰略和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扶持文藝精品的創作和生產。
加強醫療衛生體系建設。重點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等五項改革。繼續完善重大疾病預防控制、農村醫療衛生和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制度,增加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價廉的公共衛生服務。進一步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婦女兒童事業,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
促進體育發展。大力發展公共體育事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健全完善競技體育管理機制,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加快發展體育產業,著力培育高原體育品牌。
(六)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決定民意。要竭盡全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使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今年要重點從六個方面改善民生:
一是加強就業工作。繼續推進“貸免扶補”工作,以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就業困難人員為重點,完善鼓勵創業、促進就業政策,扶持7萬人自主創業,幫助6萬名以上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1人實現就業,實現全省城鎮新增就業24萬人。
二是加強社會保障。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城鎮各類社會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870萬人次。全面推行城鎮居民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的住院平均報銷比例提高到60%,最高支付限額達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工傷保險待遇平均提高10%。做好社會保險關系跨行業、跨地區轉移接續工作,實現全省范圍內異地持卡就醫購藥。繼續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力爭覆蓋全省40%的縣。提高新農合籌資水平。做好水電移民、被征地農民和房屋拆遷居民安置工作。管好用好社保基金。
三是加強社會救助。符合條件的城市貧困居民,以家庭為單位實現應保盡保。擴大農村低保覆蓋面,農村低保對象增加到400萬人左右。建立縣級城鄉醫療救助即時結算制度。及時發放救災物資和補助資金,切實解決好因災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
四是加強防災減災。投入10億元,推進地質災害防治10大措施。繼續加強防震工作,加強氣象、森林火災、外來有害物種入侵等災害的防治。分期分批建成輻射全省所有州市、縣、鄉的救災物資儲備體系。
五是加強住房保障。住房是涉及人民群眾生活的重大問題。要切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從今年開始,城鎮每年建設20萬套,農村建設30萬戶。同時,要強化房地產市場調控指導,努力保持住房市場供求基本平衡、價格基本穩定,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六是加強物價調控。要高度重視物價問題,多措并舉管理好通脹預期,防止價格過快上漲。落實“米袋子”、“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和穩定物價責任制,做好糧食、豬肉、食用油、成品油等重要物資儲備工作,保障主要農副產品、基本生活品、重要生產資料的生產和供應,暢通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加強物價監測調控,強化價格執法。完善補貼制度,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要高度重視食品、藥品安全,堅決打擊制假、售假行為。從今年起,省級財政用于食品安全的專項資金增加到2億元。
(七)抓好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做好節能減排工作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繼續搞好天然林保護和造林綠化,加快重點防護林和商品林基地建設,完成退耕還林、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年度任務。切實加大石漠化綜合治理力度。進一步抓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理順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開展資源開發等重點領域的生態補償試點。加強重點流域和重要水源地水污染防治,進一步做好滇池等高原湖泊的保護治理工作。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全力推進節能減排。我省將實施“十二五”節能減排計劃,今年確立了下降3%的年度節能目標,減排考核指標將增加到4項。要不斷完善節能減排的激勵政策、技術標準和管理制度,健全政府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評價體系。積極推廣節能技術和產品,全面挖掘建筑、公共機構、交通、商業和農業農村節能潛力。繼續加大冶金、化工、建材、火電等傳統行業技術改造投入力度,切實降低能源和資源消耗,有效減輕重點污染物排放強度。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確保全省城鎮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75%和80%以上。
啟動低碳省試點工作。積極營造低碳生活環境,倡導綠色消費。大力發展低碳能源,推廣低碳技術,啟動建設一批低碳發展示范點,組織實施一批節碳重點工程,努力減少碳的消耗和排放。積極發展碳匯項目。推進資源循環利用,發展資源再生產業和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擴大循環經濟試點,建成一批循環經濟園區和循環經濟縣市區。
(八)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進橋頭堡建設
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積極引進國內外戰略合作伙伴。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快建立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完善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制度。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強化非稅收入管理。全面開展州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的檢查驗收和評估,扎實推進擴權強縣和省直管縣財政改革試點,探索省直管縣體制。抓好事業單位改革。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繼續推進昆明、紅河綜合改革試點。
努力促使橋頭堡建設取得實效。積極推動國際公路、鐵路、水運和油氣通道建設。啟動瑞麗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加快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積極參與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繼續辦好昆交會系列活動。推進“滇企出國”,積極引導企業拓展發展空間。大力開展境外工程承包、勞務合作和設計咨詢,支持配合好中央企業的境外投資項目建設。積極探索替代種植向替代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新途徑。繼續推進貿易便利化,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加快發展對外貿易,爭取進出口貿易額躍上150億美元新臺階。以農業、生物、信息為重點,推進滇臺合作。加強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大力推進與“長三角”和西南各省區市的合作。
(九)不斷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努力推進民主法制建設。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認真執行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定決議,支持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工作。支持省政協多渠道參政議政,主動接受省政協的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工作。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進一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擴大基層民主,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強化依法行政,不斷完善行政監督。全面開展“六五”普法教育。
創新社會管理。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建立和完善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機制和社會矛盾調處機制,健全重大工程項目和社會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加強和諧社區建設,進一步做好信訪工作,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健全重大突發事件預警及應急處置機制。啟動實施新一輪禁毒防艾人民戰爭。繼續加強藏區維穩工作。深入開展邊境地區嚴打整治行動,堅決維護邊境安寧和國家安全。
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突出加強煤礦、非煤礦山和尾礦庫、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特種設備、建筑施工、道路和水上交通、人員密集場所的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強化消防工作,推進企業安全標準化,加強安全事故應急管理,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做好今年各項工作,必須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要繼續推進法治政府、責任政府、陽光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設,突出充實工作內容、完善制度體系、加強督促檢查、提高實施成效四個重點,抓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政務公開、行政成本控制、工作效率提升、政務服務中心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監控、廉政建設、行政問責八項工作,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省政府將繼續確定20個重大建設項目和20項重要工作進行重點督查,嚴格執行責任制度,進一步強化考核獎懲機制,全力推進工作落實。
各位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駐滇部隊官兵,是保衛祖國邊防的堅強柱石和支援云南經濟社會建設的生力軍,在我省改革發展穩定工作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要積極支持軍隊的現代化建設,進一步加強國防教育和人防工作,完善國防動員體制,加強民兵、預備役部隊建設,做好復員轉業軍人安置,深入開展擁軍優屬和軍民共建活動,不斷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各位代表!過去成就令人鼓舞,未來發展催人奮進,我們對七彩云南的美好前景充滿信心。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云南省委的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建設富裕民主文明開放和諧云南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