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財政收入增長放緩,改善民生力度進一步加大
受經濟增長放緩、企業利潤下降和稅收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廣東省財政收入增速自4月份以來逐月回落,8月以后甚至出現負增長。全年來源于廣東的財政總收入8470億元,同比增長9.3%,增幅比上年下降42.2個百分點;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310億元,同比增長18.8%;一般預算支出3757億元,同比仍增長19.5%(圖12)。在財政收入下降的不利情況下,廣東積極貫徹落實各項關系群眾根本利益的惠民政策,進一步加大對改善民生的財政支出。
城鄉居民收入平穩增長。2008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32元,同比增長11.5%,增幅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6399元,同比增長13.8%,增幅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3.15∶1下降到3.10∶1,連續四年縮小。
(五)加快構建多元化清潔能源體系,支持經濟良性健康發展
作為資源小省、能源消耗大省,廣東制定了“建立安全、經濟、多元化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的能源發展戰略。積極優化電力結構,2008年關停小火電300萬千瓦以上;新增260萬千瓦火電機組脫硫設施。重點加大可再生新能源發展力度,2008年全省消耗水電、風電和核電的比例超過30%,減少了火力發電帶來的資源消耗。單位 GDP能耗和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持續下降。
2008年7月廣東提出建設“核電特區”。投資955億元的廣東陽江和大亞灣核電擴建工程已經獲得國務院核準。按照2008年出臺的“新十項工程”安排,廣東將投入近2000億元建設臺山、陽江、汕尾陸豐(田尾)核電和嶺澳核電二期等多個核電項目,核電投資首次超過火電。核電產業鏈已現端倪,核電工業有望成為廣東經濟一個新的增長點。
專欄 2 東莞農民工狀況調查
農民工制度是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二元經濟發展模式的典型產物,為我國30年來經濟的持續成長發揮了積極作用。2008年6月,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組織對東莞農民工狀況開展調查,發放大量問卷調查,并走訪了東莞市有關職能部門和典型企業。調查發現:
(一)農民工以青壯年、未婚者居多,文化技能素質低、流動性高、穩定性差
農民工年齡結構上以青壯年為主,19-30歲的占68.1%,30歲以上的占31.9%。性別結構上女性多于男性,男性占47.5%,女性占52.5%。婚姻狀況以未婚為主,未婚者占61.8%,已婚者占38.2%。文化程度以初、高中為主,初中占52.5%,高中及中專占27.3%,其他占20.2%。外來農民工來莞工作時間在3年以內的占55%,3年以上的占45%。
(二)農民工收入低、增長慢、消費少
問卷調查顯示,受訪者月工資收入集中在1000-1500元之間,這部分人占50%,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21%,1500元以上的占29%。農民工工資不僅基數低,而且增長較為緩慢。東莞最低工資標準從1994年的350元/月提高到2008年的770元/月,15年間年均增長速度也不足5%。受訪者月均消費支出在500元以下的占40.3%, 500元以上的占59.7%。
(三)勞動合同簽訂率較高,工資拖欠現象大為減少
問卷調查顯示,受訪者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達63.9%。近幾年,在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下,工資拖欠現象治理力度明顯加強。問卷調查顯示,僅有17.2%的受訪者表示存在工資拖欠。
(四)外來工子女教育以戶口所在地為主
問卷調查顯示,有義務教育學齡子女的受訪者中,其子女在家鄉或其它地方讀書的占56.9%,在東莞讀書的占43.1%。在東莞就讀的農民工子女中,公辦學校就讀的占27.3%,民辦學校就讀的占72.7%。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農民工制度的改革日益提上日程。為此,我們認為改革應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改革戶籍制度,加快城市化進程。二是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三是改革社會管理體制,將農民工納入其中管理。四是改革勞動用工制度,吸引、培養和留住人才。
(六)房地產行業進入調整期,汽車產業規模集群效應顯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