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現金保持凈投放特征,運行波幅平緩。2008年,廣東省中資金融機構累計凈投放現金1863億元,同比增長9.5%,比上年增加162億元(見表2)。從時間分布來看,春節前投放量大,投放時間較為集中,1月份凈投放現金占全年的58.2%;從地區分布看,現金投放仍主要集中在深圳和廣州,全年累計凈投放分別占全省的94%;剔除春節時間因素的影響,現金運行趨勢與2007年基本相同,運行波幅平緩。
5.市場利率水平下降,金融機構利率定價的市場化水平繼續推進。受年內5次降息和4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及金融危機導致需求減少影響,利率上浮貸款占比下降(見表3),人民幣利率水平全年呈下降走勢。金融機構新增貸款中下浮利率部分和基準利率部分占比分別比07年提高6.5個和4.5個百分點;國有及股份制商業銀行四季度6個月至1年期按月浮動利率、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3-6個月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第三季度下降1.2113個、2.4497個和0.875個百分點。由于歐美央行持續實行低利率政策,使外幣存貸款利率波動快速下調,12月份3個月以內大額美元存款加權平均利率和1年期美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1.36%和4.18%,均為年內最低水平(見圖4)。
人民銀行積極引導金融機構推進基準利率Shibor的建設和應用,金融機構定價理念發生轉變,浮動計息貸款增加,定價方式日趨靈活,市場化水平提高。
6.銀行類金融機構改革穩步推進,成效逐步顯現。2008年以來,廣東省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進一步深化,農業銀行成功改制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各國有商業銀行業務管理模式不斷完善,競爭力明顯增強。東莞市商業銀行改制為東莞銀行,并積極拓寬業務,在其他市設立分支機構;外資金融機構保持較快發展,人民幣業務發展迅速,5家外國銀行轉制為法人銀行。農村金融機構體系逐步完善,2008年12月26日中山市小欖村鎮銀行成立;農村信用社改革專項票據兌付考核工作加快,全年完成三批79家共202億元專項票據兌付,同時,農村信用社加快建立健全內控制度,業務經營加快發展,支農作用明顯增強。
專欄 1 廣東金融改革開放30年的基本經驗
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廣東金融業不斷發展壯大,金融組織體系不斷健全,金融市場規模迅速擴大,金融產品服務不斷推陳出新,金融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金融對外開放邁上新的臺階。主要金融總量指標躍居全國前列,成為全國舉足輕重的金融大省。改革開放以來,廣東金融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并非偶然,而是廣東金融界在實踐的基礎上,充分認識并把握區域金融發展的內在規律、積極創造外在條件的必然結果。歸納起來,廣東金融改革發展三十年取得了如下基本經驗:一是堅持市場化的金融改革發展導向。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始終堅持以市場化為取向推進金融改革,淡化地方金融體系中的行政色彩,發揮市場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從體制方面較好推動了區域金融大發展。二是堅持開放的金融改革發展理念。加快金融改革,必須擴大金融業對外和對內開放,引進體制外力量來助推改革。改革開放以來,廣東金融改革發展成效顯著,在相當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金融業在人才、機構、資金、技術、理念等方面“引進來” 的突破性進展。三是堅持用改革的辦法來解決金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期,廣東一度成為全國金融風險的“重災區”。依托經濟發展勢頭好、金融市場容量大的優勢,經過反復摸索,廣東最終找到了分擔金融風險、化解成本的途徑,在問題金融機構處置的關鍵環節上取得了突破,金融業走上了低風險、高收益的良性發展軌道。
在金融全球化趨勢向縱深發展和國內金融業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的新形勢下,廣東金融改革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廣東金融部門將堅持面向世界、聯結港澳和服務全國,努力爭當提升我國金融業國際競爭力的主力軍、探索金融改革新模式的試驗田和實踐科學的金融發展觀的排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