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態建設的戰略重點
中國的生態建設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國政府清醒地認識到,實現生態良好的目標,任務極其艱巨。中國政府站在維護國家和全球生態安全的戰略高度,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并將為此實施宏大的生態建設工程,力爭改善中華民族的生存條件并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較大貢獻。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為減緩全球氣候變暖,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一方面將加大直接減排的力度,另一方面將充分發揮森林的間接減排作用。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力爭到201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0%以上、2030年達到23%以上、2050年達到26%以上,增加森林的固碳總量。加強森林經營,提高森林質量,增強單位面積森林固碳能力。加大以生物措施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增強土壤的儲碳功能。加大對森林火災、病蟲害和非法征占用林地行為的防控力度,減少森林破壞導致的碳排放。加快構建“亞太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管理網絡”,加強森林可持續恢復和經營技術經驗交流,推動亞太地區森林資源恢復和發展。
——建設和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繼續實施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長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等重點工程,促進森林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和人工修復,減少水土流失、風沙危害、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的發生。
——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態系統。堅持發揚“胡楊精神”,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的方針,加強“三北”防護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建設管理,加強重點地區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全面提升沙化土地防治成效,加快推進從“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力爭到2030年,使中國濕地自然保護區達到713個,國際重要濕地達到80個,90%以上天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形成較為完整的濕地保護和管理體系。
——嚴格保護生物多樣性。繼續實施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到2050年使全國森林、野生動物等類型自然保護區總數達到2600個左右,總面積1.54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6%,使全國85%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得到恢復和增加,所有的典型生態系統類型得到良好保護,維護物種安全。
——努力保障木材供應。立足國內保障和改善木材等林產品供給。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力爭到2015年完成1333萬公頃的建設任務。強化對現有人工用材林的科學經營,力爭將每公頃蓄積量提高到100立方米左右。切實提高木材綜合利用水平,力爭到“十一五”末,把木材綜合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
——大力發展木本糧油。力爭到2020年,使我國人均占有食用木本植物油達到0.8公斤,人均占有水果達到50公斤,人均占有木本糧食10公斤,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提高國民營養水平作出貢獻。
——積極開發林業生物質能源。通過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改善能源供應結構,維護能源供應安全,同時促進節能減排。一方面,積極開發現有森林中能源原料的3億多噸生物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現有宜林荒山荒地培育能源林。同時,積極開發相關的配套技術,逐步形成原料培育、加工生產、科技開發的“生物質能一體化”格局。
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共識和國際社會的共同行動。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解決好自身的生態問題,是增加中國人民福祉的要求,也是維護全人類共同利益的要求。中國政府和人民將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作出更大貢獻。(國家林業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