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報告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2009年3月
目 錄
引 言
一、增長與變化:發展的基礎
(一)總量增長與投資拉動
(二)產業發展與結構變化
二、人類發展:經濟發展的目標
(一)人口總量與質量
(二)教育與人力資本
(三)公共服務與民生工程
(四)農牧民收入水平與減貧扶貧
三、可持續發展:建立在環境保護和綠色產業上的發展
(一)環境狀況與環境保護
(二)經濟增長與可持續發展
四、政府與市場:對發展的倡導與促進
(一)市場與資源配置
(二)政府與發展
五、困難與挑戰:發展需要克服的障礙
(一)發展的成本障礙需要克服
(二)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需要解決
(三)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本需要提高
六、結束語:對增長與發展的展望
引言
傳統意義上的經濟發展被界定為社會財富的增長、產業結構的優化以及人類創造財富能力的提高等諸多方面相互統一的過程;現代意義上的經濟發展,在注重經濟總量增長的同時,更強調和重視人類發展、公平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本報告遵循經濟發展的一般性原理,以半個世紀以來西藏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事實為根據,以改革開放以來西藏的經濟發展尤其是農牧區的經濟發展為主線,以近幾年的發展現狀為重點,以西藏人民的福祉,特別是占人口大多數的農牧民的生活為標準,就西藏的經濟社會發展展開討論,客觀公正地闡述、分析和總結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取得的成就和面臨的挑戰。其目的是:
● 為關心西藏發展的人士提供一個全面認識、了解當代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藍本。
● 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促進西藏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決策依據。
● 在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之際,對西藏的經濟發展進行一次回顧和總結。
本報告發布者為專門從事藏學研究的學術機構——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撰寫小組由長期從事西藏發展研究的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的藏漢學者和國內其他專家學者共同組成。2008年5月,撰寫小組在梳理資料、形成提綱后,對西藏經濟社會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實地調查和個案研究。初稿完成后,撰寫小組于2008年8月-9月再度奔赴西藏各地進行實地調研,補充材料并對報告作了進一步修改與完善。本報告具體結構和主要內容如下:
一、增長與變化:發展的基礎
當前西藏經濟不僅總量(GDP)突飛猛進,固有的產業結構也在發生深刻改變。三次產業在結構與比例上的變化說明西藏的傳統產業結構已經出現積極的變化,不僅出現了量的增長,而且呈現出質的提升。
二、人類發展:經濟發展的目標
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促進人的發展。通過對與西藏人類發展指數等相關問題的研究發現,伴隨著地方經濟的高增長,西藏居民,尤其是西藏藏族居民的人口增長、人均GDP、人均預期壽命、人均受教育程度等重要人類發展指數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因此,西藏的發展不僅表現為社會財富的積累,同時也表現為人的生存質量的改善與權益的保障。
三、可持續發展:建立在環境保護和綠色產業上的發展
隨著西藏經濟的快速發展,政府通過法律、行政和投入上的努力,更加重視本地區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此外,政府在產業發展政策的選擇上和對市場的引導方面,將生態產業和環境友好型產業優先考慮。在中國,西藏不僅是離天最近的地方,也是中國離污染最遠的地方。
四、政府與市場:對發展的倡導與促進
西藏正在經歷市場化方向的經濟改革,市場在資源配置,特別是在價格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鑒于西藏農牧區的市場機制固有的“勢利”效應,以及農牧區的相對落后和農牧民競爭力的相對低下,政府正在利用其行政資源,特別是中央給予的財政支持,糾正市場缺陷,促進農牧區和農牧民的發展。如果說改革開放初中期,西藏各地城鎮面貌發生的變化讓人記憶猶新的話,近年來農牧區的發展變化則令人印象深刻。
五、困難與挑戰:發展需要克服的障礙
西藏民主改革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后,雖然經濟發展之成就令人矚目,但由于諸多原因,發展仍面臨許多挑戰,其中,經濟社會發展成本高、市場發育程度偏低、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不夠平衡、農牧民參與市場競爭能力不強、全區人力資本有待提高等,均是本地區將要長期面臨的挑戰,同時也是今后西藏經濟發展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六、結束語:對增長與發展的展望
雖然西藏的社會局勢和經濟發展受到了2008年“3·14”事件的影響,但這一事件除對西藏的旅游業造成了暫時困難外,對其他產業的影響力有限。今后幾年,隨著中央對西藏的投資力度和轉移支付力度的增強,農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居民新消費需求的形成等有利因素的顯現,西藏經濟有望保持又好又快地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