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切實加強城鄉建設,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生態文明和宜居城市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堅持不懈治理交通擁堵。加強組織協調,開通試運營地鐵4號線,加快亦莊線、大興線等線路建設,實現6條地鐵規劃線路開工。通過技術改造和設施完善,提高現有軌道交通的運營能力。建成西六環和京承高速三期,開工建設廣渠路二期和蒲黃榆路,積極推進宋家莊、四惠交通樞紐建設,繼續實施道路微循環系統改造,打通一批斷頭路。進一步調整優化公交網絡,提高服務質量。
整頓停車秩序,出臺差別化停車價格政策,減少占道停車,改善步行、自行車出行環境,完善實施交通限行措施,引導居民合理選擇出行方式。建立客運交通指揮調度和服務信息系統、停車誘導系統,大力發展智能交通。
增強資源能源保障能力。搞好城市熱電中心和后備熱源建設,啟動市區大型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擴建。加快實施城市電網配網改造。積極推進陜京輸氣項目建設,完成六環路天然氣管線工程,形成完善的輸配主干網。
繼續實施一批新能源工程,新增熱泵供熱面積500萬平方米。加快南水北調市內配套二程建設,加大城市供水管網和雨污管線改造力度,確保城鄉供排水安全。全力推進環境建設。堅持奧運環境建設標準,延續奧運工作機制,全面實施《首都環境建設規劃綱要》。
落實第十五階段控制大氣污染各項措施,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原則,制定垃圾收費政策及標準,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垃圾資源化率達到37%。加快垃圾燒廠和綜合處理設施建設,在餐飲企業相對集中街區開展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試點。
建設清河再生水廠二期,推進高碑店、盧溝橋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市區和郊區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4%為50%,擴大城鄉再生水利用規模。實施長安街大修和沿線景觀建設,完成300 個老舊小區、150條胡同整治,加大城鄉結合部、歷史文化保護區、公園、風景名勝區環境整治力度,進一步提升市容環境水平。
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加快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啟動山區低效生態林改造工程,實施5萬畝水源保護林項目,繼續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和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建成10個環城郊野公園,加快建設11個新城濱河森林公園,新建改建20處城市公園綠地,提升100條道路綠化水平,開展市區露天停車場綠化試點。
完成永定河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主體工程,加大北運河流域水系綜合治理力度,切實抓好蓮花河、豐草河等河道治理。深入開展生態區縣、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創建活動,提高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提高城市服務管理水平。運用奧運成果,推進城市服務管理模式創新。
進一步發揮萬米網格城市管理信息平臺作用,促進企業和社會公眾參與,建設城市服務管理長效機制。推動城管日常執法精細化,規范執法行為,維護好城市環境秩序。完善物業管理政策,加快推行物業標準化服務,健全物業糾紛調解機制。積極探索調控人口規模、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途徑和舉措,創新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方式,逐步實施人口調控目標責任制。做好流動人口和市內人戶分離人員的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