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
——2009年1月13日在上海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上海市市長 韓正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8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很不尋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外部嚴峻復雜經濟環境的不利影響和上海自身發展轉型的嚴峻考驗,全市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團結奮斗,克難前行,全力做好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全力支援災區抗震救災和重建家園,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任務。
(一)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2008年是近年來上海經濟發展十分困難的一年。我們堅決按照中央宏觀調控決策部署,圍繞重大課題抓調研,圍繞重點工作抓推進,圍繞形勢變化抓應對,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市生產總值預計比上年增長10%左右;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382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5.8%。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17.9%,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外貿出口比上年增長17.7%。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經濟環境急轉直下,國內經濟困難明顯增加,經濟形勢變化對上海經濟的不利影響逐步加重,九月份以后越來越明顯,本市經濟增速大幅度回落,財政收入、工業生產、外貿出口等一些重要指標同時出現負增長,就業壓力加大,社會矛盾凸顯,這是多年來所沒有的。面對嚴峻形勢,我們及時出臺了財稅、土地、投資體制改革、取消行政收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幫助企業克服困難,采取擴內需、促增長、保民生的八項措施,加快推進和提前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產業、社會事業和民生工程項目建設,促進了經濟發展。
(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了新的進展。深化完善產業發展政策,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面落實國家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政策意見,出臺了配套措施,從土地、規劃、資金、審批等方面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建設,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信息服務和旅游、會展、商貿等服務業發展態勢總體平穩,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預計達到53%以上。加大對先進制造業發展的支持力度,臨港、漕涇、長興島等重大產業基地建設進度加快,航空、航天等戰略產業項目順利推進,中船長興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寶鋼汽車板及硅鋼項目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建成投產,電子信息、成套設備等重點工業行業保持平穩增長。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全年建成設施糧田8萬畝、設施菜田4萬畝,出臺了一批強農惠農政策,財政支農投入比上年增長27.2%。圍繞國家重大專項的承接和實施,加大自主創新推進力度。大型飛機、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套工藝、“核高基”等國家重大專項任務落戶上海,神舟七號部分子系統研制任務成功完成,上海光源工程基本建成,新型電子元器件、信息安全、生物育種等國家高技術產業化專項加快實施,生物醫藥、新材料、重大裝備制造等領域一批產業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預計達到2.5%左右,全年發明專利申請量和專利授權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5%和26%。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強化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和重點單位耗能監管,完成一批節能技改項目,調整淘汰了522項落后生產能力,關閉了總計裝機容量27.5萬千瓦的燃煤小機組,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繼續下降。完成了總計裝機容量622.5萬千瓦的燃煤機組煙氣脫硫改造,建成了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升級擴容工程和9座郊區污水處理廠,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預計比上年分別下降5%和4%以上,年度污染減排目標全面完成。環保投入相當于市生產總值的比例繼續保持在3%左右,第三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順利完成,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9.6%,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8%。
(三)城鄉建設和管理有力推進。全年重大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大、項目多、施工面廣。加快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洋山深水港區三期工程竣工投入運營,北港區主體工程全面建成,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800萬標準箱,位居世界第二位。上海航空樞紐建設取得新進步,浦東國際機場第二航站樓投入運營,上海空港旅客、貨郵吞吐量分別達到5100萬人次、300萬噸。軌道交通基本網絡建設加快推進,9個在建項目進入施工高峰,4條線路基本實現結構貫通。長江隧橋工程實現雙線結構貫通。滬寧高速公路上海段拓寬改建工程完成。一批市域高速公路、黃浦江越江通道、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和中心城區路網改造工程加快建設。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加快推進。五號溝液化天然氣事故備用站建成。信息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功能和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繼續提高。注重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郊區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新建改建農村公路413公里,改造農村危橋185座,完成3062公里鎮村級河道整治,郊區新開公交線路50條左右,行政村公交通達率達到80%。在108個村開展自然村落綜合整治試點。城市網格化管理進一步加強,全面覆蓋到郊區城市化地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大。深入開展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切實加強戶外廣告、亂倒渣土等整治,市容市貌有所改善。
(四)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城市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6690元和11400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和11%。深化積極的就業政策,扶持創業政策和就業援助機制進一步完善,全市新增就業崗位59.5萬個,其中農村富余勞動力非農就業崗位11.8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加大勞動監察力度,進一步強化了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障。提高了城鎮退休人員、老年農民的養老金待遇。進一步擴大了城鎮高齡無保障老人養老保障政策覆蓋面。完善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老年農民養老金托底補貼政策,納入養老保障體系的農民新增15.9萬人。繼續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居保”已覆蓋203.5萬人,基本實現市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提高了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資、公益性崗位從業人員收入等標準,對城鄉低保對象發放臨時補貼,低收入群眾生活得到改善。
擴大來滬從業人員綜合保險覆蓋面,參保人數超過380萬人,加強來滬從業人員的失業登記管理和就業服務,進一步保障來滬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新增養老床位1萬張,新建100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214家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點,社區居家養老對象達到17.7萬人。繼續放寬廉租住房保障對象準入標準,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廉租住房累計受益家庭達到4.4萬戶。經濟適用住房制度加快建立,開工建設經濟適用住房達400萬平方米。繼續加大對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軌道交通、公交專用道、公交樞紐等公共交通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公交換乘優惠繼續實施,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車卡全面啟用。公交行業一線職工工作條件和待遇有所改善。
(五)社會事業和社會管理進一步加強。教育綜合改革繼續推進。全面免除了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課本費和作業本費,直接撥給小學、初中的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基本標準分別從520元、720元提高到1400元、1600元。解決郊區適齡幼兒入園難問題,在郊區新建52所幼兒園。繼續加大對來滬從業人員子女學校辦學經費、師資培訓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在本市公辦學校就讀學生的比例已達60%,試行在中等職業學校招收來滬從業人員同住子女。推進高校學科結構優化調整,順利實施了高校招生考前填報平行志愿改革,擴大了高校招收外省區市生源數量。職業教育集團組建工作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成效。衛生改革發展繼續深化。加大社區衛生投入力度,轉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運行機制,在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郊區村衛生室實行基本藥品零差率政策,鼓勵和組織三級醫院、二級醫院醫生深入社區。加強了傳染病預防和控制,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健康城市建設繼續推進。成功舉辦了一系列國際性體育大賽,圓滿完成了北京奧運會足球比賽上海賽區的組織工作和奧運會、殘奧會火炬接力上海傳遞活動,上海奧運健兒取得了優異的比賽成績,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大力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加強對基層的公共文化產品配送,新建了一批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和農村綜合文化活動室,完成了農村電影放映數字化轉換和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扎實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志愿服務。民族與宗教工作進一步加強。推進實施居住證制度,人口服務和管理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繼續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實施了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婦女兒童事業穩步發展。著力加強社區公共資源整合,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建設繼續推進。對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點行業加強整頓和規范,積極妥善處理奶制品質量事件,加強了食品藥品安全和產品質量監管。強化安全生產管理,開展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加大了事故責任追究和處罰力度。信訪工作進一步加強。繼續推進平安實事工程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繼續加強。
(六)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以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為契機,加快了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繼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不斷推進,進一步下放了7方面11項市級事權,出臺實施了加快人才集聚、支持金融業發展、推進自主創新等一批改革舉措,在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試點、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基金等方面取得突破,開展了生物醫藥企業入境材料檢驗檢疫試點、集成電路產業鏈保稅監管新模式試點。出臺實施《關于進一步推進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一批國有控股公司和大集團的資產整合、改制重組,上實集團重組上藥集團、上汽集團重組上柴股份等工作順利實施。制定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推進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和改制上市培育工程,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預計達到46%。支持金融創新先行先試,積極開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推進涉及公眾利益的責任保險試點,大力發展股權投資企業,人行征信中心正式掛牌,新華社金融信息平臺落戶上海。各類要素市場進一步發展,產權交易市場活躍。切實加強市場監管,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深入開展,社會誠信體系加快建設,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機構在規范中不斷發展。積極應對國際形勢的新變化,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以開展跨區域“大通關”合作為重點,不斷增強口岸服務輻射功能,上海口岸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16%。開展部市合作,拓展服務貿易。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對總部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外商直接投資實到金額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其中,第三產業外商直接投資實到金額占67.8%,新增83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投資性公司和研發中心。對外經濟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對外工程承包新簽合同總額突破百億美元,民營企業對外投資增長加快,“走出去”保持良好態勢。加大對口支援工作力度,繼續推進長三角地區交通、旅游、科技創新、市場準入、環保、能源、共同辦博等專題合作,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中部地區崛起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進一步深化與港澳臺地區的經貿合作。繼續加強地方外事工作。
(七)政府自身建設力度不斷加大。認真貫徹中央部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積極穩妥推進新一輪市級政府機構改革。部分中心城區強化社區服務、社會管理的職能,完善了街道財力保障體制,加大了對郊區經濟相對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基層組織為民辦事的能力得到提高。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不使用政府性資金的企業投資項目區別不同情況實行核準制或備案制,投資項目市級管理權限大幅度下放到區縣。加大行政事業性收費清理和規范力度,取消和停止征收了148項收費。進一步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穩步推進專項經費零基預算,在市級預算單位全面推進國庫集中支付和公務卡制度改革。進一步擴大政府信息主動公開范圍,依法向社會公開了審計工作報告、財政預決算報告、重點支出執行情況,向市人大報送部門預算,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土地出讓金管理等情況,建立社保基金網上實時監管系統,行政透明度進一步提高。圍繞政府重點工作,加強政府立法和執法,推進依法行政。注重源頭治理,廉政工作力度不斷加大。深化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公務員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籌辦工作全面啟動,并取得顯著進展的一年。世博會園區基礎設施、主要場館和園區外配套項目加快建設,中國館和世博中心實現結構封頂。主題演繹進一步深化細化,主要場館展示設計和展示工程方案基本完成。參展事務取得明顯進展,截至2008年底,確認參展的國家和國際組織達到229個。國內各省區市參展工作加快推進。城市最佳實踐區參展案例遴選工作基本完成。國內外宣傳推介、舉辦期間的活動策劃、運營準備和安全保障等籌辦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啟動實施迎世博600天行動計劃,各區縣、各部門、各單位圍繞改善市容市貌、窗口服務、城市管理、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質和精神風貌等方面工作,積極落實行動計劃,取得了初步成效。
各位代表,去年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災害后,全市人民第一時間行動起來,大力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積極捐款捐物,參加應急救援,運送救災物資,幫助災區安裝過渡安置房,全力收治災區傷員。抗震救災取得重大階段性勝利后,根據中央的統一安排和部署,上海對口支援都江堰市災后重建。我們堅持從都江堰群眾最需要、最緊迫的需求出發,以項目建設為主線,全力以赴開展對口支援工作。目前,已啟動51個援建項目,涵蓋教育衛生、城鄉用水、城鎮居民安置房、老年福利設施、旅游資源修復、農業基礎設施、應急救援等方面,對口支援都江堰市災后重建工作正在全面推進,上海人民與都江堰人民心相連、情相牽,攜手重建美好家園。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深感成績確實來之不易。在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面前,全市人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迎難而上,奮力拼搏,保持了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在國內其它地區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時候,全市人民傾情相助,奉獻出無私大愛,彰顯了血濃于水的深厚情懷;在圓滿完成迎奧運等重大任務的過程中,全市人民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表現出良好的大局意識、協作意識。我們深切地體會到,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果斷決策,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證;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是我們戰勝困難、抵御風險、勝利前進的力量源泉!在此,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在各條戰線、各個崗位上辛勤勞動的全體市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區市和駐滬三軍、武警部隊,向關心和支持上海發展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誠摯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前進中還有很多困難和問題,特別是面對去年難以預料、歷史罕見的重大挑戰和考驗,我們在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體制性、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凸顯。比較突出的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自主創新的動力不足、能力不強,土地、能源和環境約束日益突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緊迫;影響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瓶頸尚未突破,改革攻堅任務還很繁重;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統籌城鄉發展的力度亟待加大;部分群眾生活還比較困難,就業、社會保障、住房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還要加快發展;城市管理中還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頑癥,社會管理還有不少薄弱環節。在政府自身建設方面,政府職能還要加快轉變,與推動科學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一些政府部門為企業、為市民服務的主動性有待提高,對基層了解、關心不夠,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少數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憂患意識不強,缺乏攻堅克難、敢于負責的精神狀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極少數人甚至以權謀私、貪污腐敗。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