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在本世紀頭20年的奮斗目標,黨的十七大又從實際出發,適應國內外形勢發展的新變化,對目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國家統計局統計科研所課題組監測結果顯示,2000~2007年,我國經濟保持較快發展,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穩步向前邁進。
一、總體進程呈穩步上升趨勢
2000年以來,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逐年加快,實現程度從59.3%穩步提升到2007年的72.9%,平均每年增加1.95個百分點。特別是2007年的實現程度比上年提高了2.88個百分點,是2000年以來進展最快的一年。按此發展趨勢,到2020年我國完全可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其主要特征是:
第一、經濟保持較快發展。2007年經濟發展實現程度為65.5%,比2000年提高15.2個百分點
在反映經濟發展的五項監測指標中,2007年全國人均GDP達到了18934元,比2000年的7858元增長1.4倍,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9.5%;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0.90%平穩上升至2007年的1.49%;2007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0.1%,比上年增加0.1個百分點;2000年以來,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城鎮人口比重從2000年的36.2%上升至2007年的44.9%;城鎮調查失業率基本穩定,一直處在5~6%之間。經濟發展總體趨勢較好。
第二、社會和諧程度逐步改善。2007年社會和諧實現程度為71.3%,比2000年提高13.8個百分點
2007年,我國基尼系數和城鄉居民收入比分別由2000年的0.412和2.85擴大到0.458和3.55;但地區經濟發展差異系數由2000年的68.7%減小到2007年的62.6%;基本社會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由2000年的13.3%提高到2007年的47.6%,增加了34.3個百分點;高中階段畢業生性別差異系數從2000年的110.64逐年降低至2007年的100.19。總的來說,社會和諧程度逐步改善。
第三、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2007年生活質量實現程度為78.3%,比2000年提高20.0個百分點
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長,居民的生活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改善。2000~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280元增加到13786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10.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201元增加到3886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6.1%;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呈較大幅度的下降,與2000年相比,2007年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下降3.1個百分點,農村下降6.0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住房面積大幅提升,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由2000年17.6平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22.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磚木、鋼筋混凝土結構)由2000年的19.8平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27.3平方米;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從2000年的39.7‰下降到2007年的18.1‰;平均預期壽命也有所增長。
第四、文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2007年文化教育實現程度為67.3%,比2000年提高11.8個百分點。民主法制也逐步得到健全
隨著國家對文化教育的重視,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2.15%上升到2007年的2.6%;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支出占家庭消費比重從2000年的11.7%增加到2007年的12.1%;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7.79年上升到2007年的8.40年。總體來看,進入21世紀,我國文化教育事業得到了蓬勃發展。近年來,隨著我國民主進程的推進,民主法制正在逐步得到健全。
第五、資源環境受到重視。2007年資源環境實現程度為72.0%,比2000年提高6.4個百分點
2000年以來,中國能源消費日益增加,單位GDP能耗呈上下起伏之勢,按2000年可比價計算,2004和2005年中國的單位GDP能耗達到21世紀以來的最高值1.43噸標準煤/萬元,之后由于國家“節能減排”措施采取得力,2007年該指標降低為1.36噸標準煤/萬元,但比這段時期中最低的2002年仍然要高0.06噸標準煤/萬元;耕地面積逐年減少,以2000年為基期,2007年耕地面積指數已經下降到94.93%;環境質量指數逐年好轉,在監測的557個城市中,2007年有389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含二級)標準,占監測城市數的69.8%,比2000年提高33.3個百分點;地表水達標率由2001年的32.7%上升到2007年的42.9%;森林覆蓋率也在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