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
第二次現代化理論建立了一種用“現代化坐標”研究和刻畫世界現代化進程的研究方法,簡稱為“現代化研究的坐標分析方法”。這種方法也可以用于生態現代化研究。
1、現代化研究的坐標分析方法
現代化研究的坐標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三大步驟和六個部分(表1-4)。其中,三大步驟分別是:建立坐標系、變量分析和表達結果;六個部分是:現代化的坐標體系、范式分析、進程評價、時序分析、截面分析、坐標圖和路徑圖等;其主要特點是:時序分析與截面分析相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分析方法和結果表達的模型化、圖形化、數量化、系統性、實證性和科學性,三大步驟和六個部分相互關聯和相互支持,形成世界現代化的連續的、系列的時間坐標圖和截面分布圖,從而相對直觀和系統地刻畫世界現代化的進程和分布。這種方法,可以應用到現代化研究的全部領域。
(1)現代化的坐標體系。現代化的坐標體系是坐標分析的核心內容,它包括人類文明進程的時間表、文明和現代化的周期表、文明和現代化的坐標系、文明和現代化的路徑圖等。
文明和現代化的坐標系由橫坐標和縱坐標組成,橫坐標可以是歷史時間、文明時間等,縱坐標可以是文明水平、現代化水平等。現代化的坐標系可以分為四類:現代化的基本坐標系、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和各個現代化指標的坐標系(表1-5)。
(2)現代化的范式分析。現代化的范式包括基本范式(現代性、文明形態等)和人類社會各領域的范式(如文化形態、經濟形態和社會形態等)。關于現代性、文明形態和人類社會各領域的范式分析,可以成為現代化的坐標體系的基本變量。
(3)現代化的進程評價。現代化的進程評價包括世界現代化的一般評價、各個領域和各個層次的現代化評價等,可以是定量評價、定性評價或綜合評價。
(4)現代化的時序分析。現代化的時序分析包括文明、現代性、現代化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和各種指標的時序分析。
(5)現代化的截面分析。現代化的截面分析包括文明、現代性、現代化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和各種指標的截面分析。
(6)現代化的坐標圖和路徑圖。如果將現代化進程評價、時序分析、截面分析和范式分析的結果,標記在現代化的坐標系里,就可以構成現代化的坐標圖、路徑圖等。現代化的坐標圖和路徑圖,既有基本圖,也有各個領域和指標的分解圖,它們可以組成一個現代化的坐標圖和路徑圖的系統,從而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表征世界現代化的進程和分布。
2、生態現代化研究的坐標分析方法
生態現代化研究,可以直接使用上述的坐標分析方法。下面簡述其要點。
(1)生態現代化的坐標體系
生態現代化的坐標體系是坐標分析的核心內容,它包括文明時間表、文明周期表、生態現代化坐標系和路徑圖等(詳見第二章)。生態現代化的坐標系由橫坐標和縱坐標組成。
縱坐標的刻度:生態現代化水平或某個指標的水平。數據來自范式分析、時序分析、截面分析和定量評價的結果。關于生態現代化評價方法,將在第四章專門分析。
橫坐標的刻度:文明時間等。文明時間指根據人類文明發展前沿的“歷史時間軌跡”所標識的一種時間刻度(表1-6)。
表1-6 文明時間與歷史時間的對照表
文明時間
|
歷史時間
|
文明時間
|
歷史時間
|
原始文化時代
|
250萬年前~公元前4000年
|
工業文明時代
|
1763~1970年
|
起步期
|
250萬年前~20萬年前
|
起步期
|
1763~1870
|
發展期
|
20萬年前~4萬年前
|
發展期
|
1871~1913
|
成熟期
|
4萬年前~1萬年前
|
成熟期
|
1914~1945
|
過渡期
|
1萬年前~公元前4000年
|
過渡期
|
1946~1970
|
農業文明時代
|
公元前4000年~公元1763年
|
知識文明時代(生態轉型)
|
1970~2100年
|
起步期
|
公元前4000年~500年
|
起步期
|
1970~1992
|
發展期
|
公元前500年~公元618年
|
發展期
|
1993~2020
|
成熟期
|
公元618年~1500年
|
成熟期
|
2020~2050
|
過渡期
|
1500年~1763年
|
過渡期
|
2050~2100
|
參考資料:何傳啟 1999。
在世界上,不同國家都采用統一的歷史時間;但是,在同一歷史時間,不同國家可能處于不同的文明時間。歷史時間好比人的生物年齡,文明時間好比人的生理年齡。對于走在人類文明前列的國家,文明時間可能與歷史時間是一致的;對于后進國家,文明時間與歷史時間是不一致的。例如,2000年,美國處于知識文明社會,許多非洲國家處于農業文明社會。
(2)生態現代化研究的分析變量
生態現代化研究的基本內容是生態變遷、生態經濟、生態社會和現代化的耦合關系。所以,可以根據前面提到的壓力—狀態—反應模型(圖1-4)、經濟—社會—環境相互作用模型(圖1-5)和物質流分析模型(圖1-6)的原理,選擇生態現代化的分析變量。生態指標選擇,需要考慮三個因素:政策意義和使用價值、便于分析和可以測量(表1-7)。
生態現代化的變量,也是一種社會變量。根據它們的長期趨勢和變化的特點不同,可以分為六種類型的變量(表1-8)。(1)上升變量:有些變量隨時間而上升,其數值會發生短期波動,有的數值是開放的,有的數值是有限的。(2)下降變量:有些變量隨時間而下降,其數值會發生短期波動,有的數值有一定大小(比例)限制,有的數值是開放的。(3)轉折變量:有些變量經歷上升和下降(或者下降和上升)兩個階段。(4)長期波動變量:有些變量長期在一定范圍內波動,運動沒有明顯的方向性,趨勢很平緩。(5)隨機變量:有些變量的變化是隨機的,趨勢不明顯。(6)地域變量:變化趨勢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和多種形式。
表1-8 生態變量的趨勢分類(根據長期趨勢和變化特點)
如果考慮到上升和下降變量,部分達到或趨向數值飽和(達到或趨向極限值),那么,還有第七類變量,即數值飽和變量。數值飽和變量,國際差距會越來越小,最后,不同國家的指標都趨向極限值。所以,數值飽和變量,不宜作為國際比較和評價的指標。
很顯然,波動變量和隨機變量的國際可比性較差,上升變量和下降變量的國際可比性較好,轉折變量、地域變量和數值飽和變量的政策意義較好,后五類變量是分析的重點。
(3)生態現代化研究的時序分析方法
生態現代化的時序分析,旨在通過比較不同國家的生態現代化指標的時間系列數據和變化,揭示生態現代化的長期趨勢及其變化規律。它的基本內容包括:
首先,選擇分析的變量。生態現代化研究包括兩個研究維度(表1-1)。第一個維度是分領域維度,包括生態響應、生態經濟和生態社會3個分領域。第二個維度是分層次維度,包括4個研究層次,它們分別是生態效率、生態結構、生態制度和生態觀念等。生態現代化的時序分析,可以按照前面介紹的原則,從不同領域和不同層次的角度,選擇分析變量。
其次,選擇分析的時間范圍。要了解生態現代化的全過程,時間跨度應覆蓋生態現代化的全過程。如果從20世紀70年代算起,生態現代化只有30多年時間。為了了解工業革命以來的生態變遷和生態現代化,本報告時序分析的時間跨度為300年(1700~2001年)。
其三,選擇分析樣本。為了便于與經濟和社會現代化研究進行比較,本期報告時序分析選用的國家樣本,與前兩期報告的國家樣本完全相同。我們選擇15個國家(表1-9)作為基本樣本(8個發達國家和7個發展中國家),它們的國民收入(GNI)約占世界總收入的78%,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62%。部分指標時序分析選用世界平均值或世界總量。
其四,采集和建立生態現代化變量的時間序列數據和資料。一般而言,生態效率和生態結構的時序分析為定量分析,采用比較權威的部門的統計數據,數據來源見后面的“數據資料來源”;生態制度和觀念的時序分析為定性分析,應注意選用比較科學客觀的研究資料。
其五,分析和比較不同國家生態現代化變量的長期趨勢。
其六,分析生態現代化的世界前沿、國際差距的長期趨勢和變化規律等。
(4)生態現代化研究的截面分析方法
生態現代化截面分析,主要目的是揭示生態現代化的基本結構及其變化規律,主要內容包括如下方面(以2001年為例):
首先,選擇分析變量。2001年截面的生態現代化變量包括生態效率、生態結構、生態制度和生態觀念等4個層次的變量。其中,生態效率和生態結構是定量的,生態制度和生態觀念是定性的。由于篇幅和時間的限制,我們不可能對全部變量進行分析。
按照前面介紹的生態指標的選擇原則,借鑒聯合國環境指標(UN 2005)、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環境退化與經濟增長脫鉤指標”(OECD 2002)、聯合國環境署千年生態系統評價(MEA 2005)等,選擇了截面分析的生態變量;其中,定量分析包括生態效率和結構的12組100個變量(表1-10)。定性分析包括生態制度和觀念的分析等。
其次,選擇分析的國家和國家分組。生態現代化的截面分析,可以包括全部國家(有數據的國家)。為便于表述截面特征,應對國家進行分組,并計算每組的特征值。本報告根據人均國民收入(人均GNI)對國家分組(表1-11),分組方法與經濟現代化研究是一致的。
其三,采集和建立變量的時間截面數據和資料。定量分析應采用比較權威的部門的統計數據,數據來源見后面的“數據資料來源”;定性分析應注意選用比較客觀的研究資料。
其四,定量分析需要計算每組國家某個變量的“特征值”。計算方法大致有三種:“中值法”、“平均值法”和“回歸分析法”。本報告采用第二種方法——未加權平均值法。
Xij = ∑xij / nij
其中,Xij為第i組國家第j個變量的“特征值”;∑xij為第i組國家第j個變量的每個國家的數值的加和;nij為國家個數,即第i組國家第j個變量的具有數據的國家個數。
其五,分析社會生產力與生態現代化變量的“特征關系”。分析各組國家、大國和小國社會生產力與生態效率、生態結構、生態制度和觀念的相互關系。
其六,分析不同截面的生態現代化指標的世界前沿、國際差距的變化等。 (摘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