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黃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歲 黃菊簡歷 -本周大盤下挫 700個股跌停 階段調整展開 股市市值一周減少5% -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遭尷尬 實際操作難 新<破產法>細則待出臺 -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 全文 負責人答問  -無錫宣布恢復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費半價 水危機誰最該反思  -中國擬5年內建工資集體協商機制 廣州指令性調控壟斷企業工資  -36個大中城市肉價大幅大漲 民政部:確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響  -勞動保障部擬補8千億養老保險空賬 -商務部:外資并購僅占我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 逾4成順差源于虛報  -石油商業儲備發端 中石化奏第一響 核電"十一五"將實現三大任務
人類與環境關系的歷史分析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1 月 26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節選)

生態現代化的時序分析,是對現代化的生態轉型的全過程的時間序列數據和資料進行分析,試圖去發現和歸納生態現代化的客觀事實和基本規律。生態現代化研究有兩個維度:第一是分領域維度,包括生態響應、生態經濟和生態社會等3大領域;第二是分層次維度,包括生態效率、生態結構、生態制度和生態觀念等4個層次。在本報告里,生態現代化的時序分析,以4個層次為主軸,以3個領域為橫軸。由于資料和數據等原因,關于人類與自然關系、生態制度和觀念的時序分析是定性的,關于生態效率和結構的時序分析是定量的。

一般而言,生態現代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Young 2000)。盡管生態現代化只有30多年歷史,但是,人類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卻是一個古老話題。在某種程度上,今天的環境問題,可能就是昨天發展的后果;而今天的發展,可能就是明天環境問題的原因。環境問題是一個累積的歷史問題,環境研究既要分析現狀,也要分析歷史原因。所以,有必要拓展時序分析的歷史尺度。我們將在三個時間尺度上進行分析。首先是人類文明的歷史尺度(從人類誕生到目前);其次是工業文明的歷史尺度(18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其三是生態轉型(或生態文明)的歷史尺度(20世紀70年代以來)。

人類與環境關系的歷史分析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離不開物質和能源,人類也是如此。人類所需要的物質和能源,來自于自然環境。這就意味著,人類與環境的關系,是貫穿人類歷史長河的一個永恒主題。自然環境,既影響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也影響經濟和社會的結構,還關系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在過去的漫長數歲月里,人與自然的關系,在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地域有不同認識。從全球范圍對人類與自然關系的關注始于20世紀50年代,1972年是現代環境主義的重要里程碑(UNEP 2002),80年代提出了生態現代化理論等。我們從人類對自然的影響、自然對人類的影響、環境對國家的影響等三個角度,分析人類與自然關系的歷史演變。

1、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關于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有大量文獻和理論模型(圖1-7)。“在工業革命前,環境退化在千百年中以非常緩慢的方式進行著,在相對局部的范圍內發生。然而,快速增長的工業化社會的累積行動引發了更加復雜的環境問題。”(UNEP 2000)。1998年美國《科學》雜志發表文章,介紹人類活動對地球影響的6個結論[1]:

(1)有1/3~1/2的陸地面積已經被人類活動所改變;

(2)從工業革命以來,大氣的二氧化碳體積分數(含量)提高了30%;

(3)人工固氮的總量已經超過天然固氮總量;

(4)被人類利用的地表淡水,已經超過可利用總量的50%;

(5)近2000年來,地球上大概有1/4的鳥類物種已經滅絕;

(6)接近2/3的海洋漁業資源,已經過度捕撈或耗盡。

人類活動還生產了大量不易分解的新化合物如DDT等,并釋放到大自然中,但這些新化合物的生物學后果和相互作用,大部分是未知的。特別是那些與生長、發育和遺傳相關的化學物品,有毒和有害的物質,都與人類健康休戚相關(孫儒泳等 2002)。

這些化學的、物理的和生物的變化,正在改變地球生態系統和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例如:全球氣候的變化、臭氧層的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改變、土地利用的變化、環境質量的退化、自然資源的減少和退化等(圖1-7)。

圖1-7 人口數量對自然系統影響的理論模型

資料來源:艾倫比 2005。

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受人口數量、富裕程度和技術等因素的影響。

人類活動的環境影響的主方程為(陶在樸 2003):

I = P×A×T 或 環境影響 = 人口×人均GDP×(環境影響/GDP)= 人口×(環境影響/人口)

其中,I(Impact)為環境影響;P(Population)為人口數;A(Affluence)為富裕程度(生活水平),可用人均GDP代表;T為技術因素,可用單位GDP的環境影響代表。

在過去1000年里,世界人口和人均GDP都在增長(表1-12),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增長都加快了,環境影響迅速擴大。在過去100年里,世界人口增長了約3倍,人均GDP增長了約4倍。假設,2001年單位GDP的環境影響與1900年相同,那么,2001年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大約是1900年的19倍,環境影響增長了大約18倍。

表1-12 世界人口和世界人均GDP的增長

元年

1000

1500

1700

1820

1900

1950

2000

2050

2100

人口

2.3

2.7

4.4

6.0

10

16

25

61

89

91

人均GDP

444

435

565

615

667

1262

2110

6041

9730

13535

注:人口單位為億,2050年和2100年人口為中間方案預測值。人均GDP單位為1990年國際美元。2000年人均GDP的數據,為2001年的數值。2050年和2100年人均GDP的數據,是按1950~2001年人均GDP(1990年國際美元)數據的線性回歸方程進行的預測,得到的數值。

資料來源:UN 2004。麥迪森 2003。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UN 2004),21世紀世界人口可能繼續增長,2050年將達到約89億,2100年達到91億(中間方案)。可以預計,未來人均GDP也將繼續增長。所以,在21世紀,控制人類活動的環境影響將是全球性挑戰。減少人類活動的環境影響的主要途徑是,控制和減少人口規模、降低單位GDP的環境影響、降低人均環境影響等。如果人類不能自我調控人口規模,那么,就只能由大自然來調控了。大自然的人口調控,將是十分殘酷的。

人們注意到,隨著環保運動和環境改革的推進,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正面影響開始出現。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既有環境壓力的負面影響,也有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等正面影響。

2、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人類是自然進化的產物,也是全球生態系統的成員,盡管人類已經成為全球生態系統的實際管理者。所以,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是一種相互作用。如同人類活動對自然有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一樣,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同樣有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而且,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區,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因素和影響程度是不同的。一般而言,人類對自然的影響越大,那么,自然對人類的反作用也越大。

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正面影響,主要體現在提供人類活動的場所和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表1-13);負面影響則有天然的和人為的兩種。天然的負面影響主要有:自然災害、傳染病、局部的惡劣氣候和生存環境、有限的自然資源、行為和自由的限制等。人為的負面影響主要有:環境污染、生態退化、土地退化、氣候變化、資源短缺、人造物的負面影響等。

表1-13 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

功能分類

主要服務功能

支撐服務

養分循環、土壤形成、初級生產、光合作用、空氣和氣候等

供給服務

食物、淡水、木材、纖維、燃料、藥物、生物多樣性產生的新產品和新工業等

調節服務

調節氣候和空氣、調節水源、凈化水質、調控疾病、調控病蟲害、自然災害的調控等

文化服務

美學價值、精神價值、教育功能、觀賞功能等

資料來源:MEA 2005。

3、綠色世界史——環境變化與文明興衰

地球上的自然環境存在極大的地域差異,而且,不同地區的國家和民族,在處理發展與自然的關系的時候,認識和做法也是不同的。于是,就產生了不同的結果(表1-14)。世界環境史和環境社會學研究,已經成為熱門課題。英國歷史學家龐廷的《綠色世界史》一書,講述了環境與文明興衰的歷史故事。“人類靠著開發地球上的各種資源而繁榮,直到這些資源不再能夠維持一個社會的人口,這就導致它的衰敗,最終是這個社會的崩潰。”[2]

表1-14 文明興衰與環境變化

 

文明衰落和環境災害

環境變化

農業時代

文明衰落

蘇美爾文明的衰落

(公元前7000公元前1800年)

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的兩河流域),灌溉農業,土地鹽堿化和水澇,導致蘇美爾農業文明的瓦解

瑪雅文明的衰落

(公元前2500公元900年)

中美洲(今墨西哥等)瑪雅人采用集約農業,索取過多,水土流失,糧食減少,資源競爭,是文明消亡的原因

古羅馬文明的衰落

(公元前50公元450年)

利用北非生產糧食,集約耕作導致荒漠化和沙漠化。國內砍伐森林,環境退化,糧食不足,加速帝國崩潰

工業時代

環境災害

德國的化學污染(生物減少)

18001900年)

19世紀的德國化學工業,嚴重地污染了萊茵河,1765年產量豐富的鮭魚,到1914年變得十分稀少

美國中部的沙塵暴(土地退化)

18861940年)

中部大草原的農田開墾,干旱和風暴,導致沙塵暴的頻率和規模擴大,193539年約有30萬難民逃離家園

英國倫敦的煙霧(空氣污染)

18001962年)

倫敦的煤煙污染可追溯到13世紀,19世紀嚴重惡化,1952125天煙霧,導致約4000人死亡

(摘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7》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西氣東輸首批氣田建成 可供氣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兒童節關注2000萬留守兒童:發展之路遭遇體制障礙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