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家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公開征求意見稿)》12日公布,《意見稿》要求生態環境的恢復重建,要尊重自然、尊重規律、尊重科學,加強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意見稿》明確,生態修復要堅持自然修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以自然修復為主。做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小流域綜合治理,恢復受損植被。
在岷江、嘉陵江、涪江上游地區和白龍江流域實施生態修復工程,逐步恢復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
恢復重建種苗基地、森林防火、林業后害生物監測、動植物病害防控設施和林業基礎設施。
設立中國汶川國家公園,在龍門山斷裂帶中心區域劃定特殊保護區域,以保護珍稀瀕危動植物、獨特地質地貌和震后新景觀為主體功能,兼顧旅游業和其它不影響主體功能的產業發展。
加強各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和地質公園保護設施的恢復重建。具有較高知名度和較大保護價值,受損嚴重、安全性差的各類保護區,要以保護為主,影響保護對象的生產設施等原則上不予恢復。
恢復重建臥龍、白水江等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異地新建臥龍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做好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的監測,建立大熊貓主食竹開花預警監測系統。
《意見稿》要求,加強對污染源和環境敏感區域的監督管理,做好水源地和土壤污染治理、廢墟清理、垃圾無害化處理、危險廢棄物和醫療廢物處理。恢復重建災區環境監測,建立災區中長期生態環境影響監測評估預警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