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4日—6日,由中國扶貧基金會主辦、伊斯蘭救援國際組織贊助的“災害救助能力建設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對4日的專題研討會——“自然災害與災害救助”進行了現場直播。中國扶貧基金會執行副會長何道峰先生驕傲地向大家介紹到: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國的減災救災能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強。
中國在將近二十七八年的時間里,有45%的勞動力從農業轉向了非農業,現在已經占到了55%,還有35%的人口實現了從住在鄉村向城市的轉移,現在達到了40%。隨著中國的發展和繁榮,中國在國際人道主義救援中的角色正在發生悄悄的轉變。
何道峰指出,日益嚴重的自然與社會沖突的災難是存在的,人類的災難主要來自于人口的增長太厲害,瑪爾薩斯的定理根本沒有過時。在1770年的時候,地球上有8億人口,但是到了1950年,180年間增長了3倍,達到25億。從1950—2003年只經過了半個世紀,但是人口又漲了2.5倍,達到了63億。應該說人在世界上是最寶貴的,但是人多也是最災難性的,因為人口增長是生態破壞最根本的原因。因此,帶來了現在的自然災害有增無減,常規的災害,水災、地震、干旱,最近幾年發生的災害很恐怖,規模也很大。還有很多非常規的災害,像SARS、禽流感、HIV等等非常規的災害。
去年,根據統計中國在災害方面大概損失了2400億。除了災害還有大量的人禍與社會沖突,像伊拉克戰爭、恐怖主義。應該說這些災害和社會的沖突對人類是一個巨大的危害,每年都有數百萬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因災返貧。而且,這樣一種災害是對人性的踐踏和對文明的毀滅,可以看到很多很多這樣的例子。災害,尤其是社會沖突會播下很多痛苦和仇恨的種子,這些種子會發芽,生生不滅。
災害和社會沖突會引起社會的不安和動蕩,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國際角色在加強和轉變。中國過去25年來在經濟發展和減災扶貧方面,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中國過去25年對減貧的貢獻占世界減貧人口的75%。通過中國自身的發展和所做的轉變,用毛澤東同志當年說的一句話是“中國應該也能夠為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
2005年發生了一個非常大的轉變,中國政府向南亞海嘯地區捐款8300萬美元。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社會對一次國際性自然災害捐款數量最大的一次。2005年,中國政府向亞行捐款3000萬美元用于亞洲地區的減災扶貧。第三,中國政府在2005年向美國海嘯捐款500萬美元,還有物資。中國政府在2004年免除了31個非洲國家欠中國的債務105億人民幣,相當于12億美元。2005年胡錦濤主席又宣布向包括非洲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提供100億美元的優惠貸款。應該說這些舉措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和振動,這是否表明中國開始已經意識到國際人道主義救援的角色意義。(張曉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