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據統計,我國的老人當中60%是在農村,也就是說農村的老人大約有一億左右,這些人當中當然有生活非常幸福、富足的,當然也有生活并不是特別理想的,我們接下來走進一個農村去看一看。
解說:
吳婆婆,四個兒子都在外打工,由于中風,一只胳膊已經癱瘓,但每天還要為了四個孫子的生活忙碌發愁。葉老漢,村里人都叫他“瞎眼老叔”,每天的任務是照顧還在讀小學的孫女,三個兒子都在外面打工,二兒媳每個月給他一百元撫養費,但遠遠不夠開銷。盧婆婆83歲,兩個兒子為她生了五個孫子,全部由她帶大,老二的孩子已經12歲,但一年只給兩百元錢,由于要讀書,她又多要回一百元。
重陽節,社會工作者吳治平將他們的故事掛在了自己的博客上,葉村,這是鄂西北地區一個默默無聞的村莊,一千四百多人口,四百多青壯年勞力全部在外打工,留下來的大多是老人和留守兒童,人口平均年齡為53.4歲。
吳治平 社會工作者:
我們到葉村去的時候,聽村書記,就是婦聯主任跟我們說,我們村干部,你看我天天忙乎得不得了,實際上我們就是天天圍著老人轉。在城市里面有工作的,55歲、50歲就可以退休,到了農村這種狀況是完全是不一樣的,所以有很多家庭里面,就是年輕人出去打工去了,他的兒子、孫子,兒子的孫子都跟老人在家里,要做飯、洗衣服,要種菜,還要照料孩子上學,所以老人就說,我們現在老人比年輕人的活兒還重。
解說:
被采訪的吳婆婆曾對吳治平抱怨,養兒子只落了個名聲,要是養四個姑娘會是這樣嗎?
吳治平:
吃飯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住得最差的也是老人,有的娶新房的時候,蓋新房的時候,他們自己給自己蓋一個偏房,我就問他偏房是誰住的?他說都是我們自己住。我說為什么樓房不住,要住偏房呢?他說樓房是給兒子和媳婦他們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