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董學清 婁琛)81歲的麻嘉卉老人是北京西城區汽南社區的一位普通居民,自10年前老伴去世后,一直一個人生活。盡管四個孩子都在北京,她卻不愿意住到孩子那里。
“我們社區搞了居家養老,很多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社區都能夠幫著解決。”麻老太太說。
麻老太太患有嚴重的高血壓、心臟病和氣管炎,腎臟和脊椎的功能也不太好,在常人看來她獨自在家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可麻老太太喜歡一個人過,她有自己的生活,也舍不得這個居住了50多年的老地方,更重要的是社區能提供飲食、醫療等項服務。
像麻老太太一樣,多數中國老人都愿意選擇居家養老的方式安度晚年。由全國老齡辦發布的中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獨居)的比例已經達到49.7%,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養老服務的意愿。相比之下,選擇在養老院等機構養老的只占6%-8%左右。
目前,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超過1.49億,占總人口的11%以上,老年人的養老服務問題日益突出。據統計,中國城市老年人中生活能夠完全自理的占85.4%,部分自理的占9.6%,完全不能自理的占5%。
正在此間舉行的全國兩會上,養老問題成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討論的一個焦點話題。著名作家、全國政協委員梁曉聲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于為城鎮老年人提供社區服務的提案。
他說:“中央政府一直以來強調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建設和諧社會。我們有責任讓這些過慣了苦日子的老父親、老母親們也享受到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政府有責任讓每一個老人都過上安詳、幸福的生活,為他們尤其是居住在城鎮的老人提供必要的社區服務。”
在麻嘉卉老人居住的汽南社區,享受居家養老的有170多位,從簡單的送飯,到給老人理發,甚至幫老人洗澡、修腳、看病、陪伴聊天等,都能滿足老人的需要。
北京市西城區副區長陳蓓說,所謂居家養老模式,即“床位不離家,服務送到家”,也就是老人居住在自己家中,社區上門提供服務。對身體健康、有經濟支付能力的老人,實行優惠補償的市場化服務;對低保老人、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和行動不便的老人,則由政府補貼服務費用。
“對老人而言,他們住在自己家里,置身熟悉的環境,看到相識的鄰里,可以感受到一種溫暖的友情。所以,老人們大多愿意選擇居家養老的模式。對社會而言,這種居家養老模式可以將政府、社區和市場的力量集中在一起,是破解老齡化社會問題的最好選擇。”陳蓓說。
今年2月底,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勞動保障部、財政部、建設部、衛生部、人口計生委和國家稅務總局十部委聯合制定的《關于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正式頒布實施,提出“十一五”期間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在城市將實現全覆蓋。
按照十部委的《意見》,城市所有社區都要力爭在“十一五”期間把居家養老服務開展起來,努力使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實現全覆蓋,服務設施不斷充實,服務內容和形式不斷豐富,服務隊伍不斷擴大,組織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在農村,依托現有的設施資源,通過努力使80%左右的鄉鎮擁有一處綜合性老年福利服務中心,三分之一左右的村委會和自然村擁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動和服務的站點,并在建成這些設施的基礎上盡可能滿足老年人的基本服務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