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期間,本市約有3萬對新人結婚。據了解,“十一”當天,前往各區縣結婚登記處的新人絡繹不絕;但出示婚前醫學檢查報告的,平均只在三分之一左右。
新的《婚姻登記條例》實施后,婚檢從強制改為自愿,本市婚檢率曾跌落低谷,甚至不到3%。2005年9月本市開始實施免費婚檢,婚檢率有所上升,但婚檢仍然沒有成為多數新人的選擇。為何?
10月1日,記者在合歡路浦東新區市民中心看到,這里實施結婚登記“一條龍”服務,婚檢處門前排起了長隊。正在等候的一位姓趙的新人說,婚檢“可以讓我們了解自己的健康情況”。但記者也注意到,更多新人卻直接排到了一旁的婚姻登記處門前。
記者隨機問了幾對沒有參加婚檢的新人。他們的理由多種多樣,有的說沒必要,因為剛剛體檢過,身體健康;有的嫌麻煩,要排很長的隊;更多的則含笑不答。
據多方了解,婚檢率之所以不高,除了一些新人對婚檢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外,還有以下原因———
一些區縣的婚檢不夠方便。記者曾致電某區婚姻登記處咨詢哪里婚檢,按照回答尋去時,卻發現已經搬了地方。門前一個老太太說:“像你這樣走冤枉路的,每天有十幾個。”
有的婚姻登記處對婚檢也不重視。記者曾聽某區一個工作人員說,開好結婚證書再去檢查好了,反正有三個月的時間是免費的———如果是結婚以后才做婚檢,婚檢也失去了意義。
不少新人反映,不少區縣為了提高婚檢率,將婚檢處設在登記處旁,方便是方便了,可相當多的新人抱有“萬一”的心理:“萬一被查出什么,多尷尬啊。這婚結還是不結?”專家指出,婚姻是愛情的自然升華,人的普遍心理是避免可能影響幸福的干擾因素,而婚檢因為存在檢出“不適合”或“推遲”結婚的可能,正被認為是一種干擾因素。試想,一對新人興高采烈地去登記結婚,而就在近旁的婚檢卻可能為他們美好的未來蒙上陰影,在這人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在不是強制的情況下,要推開婚檢處的那扇門,確實需要不小的勇氣。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婦產科教授程利南指出,自2002年取消強制婚檢以來,上海的人口出生缺陷率有所提高,在0.93%左右,這意味著上海每年誕生約千名有出生缺陷的嬰兒。而一般常規體檢并不能代替婚檢,因為婚檢里有很多特別的專業檢查項目,包括相關保健咨詢、體格體檢、婦科檢查、梅毒篩查、乙肝表面抗原、結核病篩查等。因此,婚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郎新娘即使自認為健康狀況良好,最好在婚前也做一下檢查。
專家同時建議,婚檢的形式和設置應更人性化。比如,一般的常規或年度體檢,可以為適婚的年輕人特設一個類似婚檢的項目;又如,在公益性的公共衛生機構常設診室,免費為有需要的人做相關檢查,而不是像現在一定要憑婚姻登記處的證明書才能檢查,時間又僅限于三個月。總之,為了公共利益,應采取措施使免費婚檢常態化。
此外,社會各界應倡導更加重視婚檢(包括孕檢)的理念,讓婚檢的必要性更加深入人心。記者一位打算近期結婚的朋友說,婚檢是責任感的體現,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所愛的人的尊重。如果大多數人接受并實踐這種“婚檢觀”,那么,被視為某種尷尬的婚檢,就成為了婚姻幸福、家庭美滿、后代健康的一種保證。(孫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