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新型導彈驅逐艦。
導彈驅逐艦上的武器裝備顯神威。
友誼的使者和平的象征
改革開放30年,中國海軍導彈驅逐艦第一次走出國門,第一次橫渡大洋走世界,第一次走遍五大洲四大洋,成為友誼的使者,和平的象征。
1980年,海軍第一次組成6艘導彈驅逐艦參加18艘艦船的特混編隊駛向太平洋,擔負我國第一枚運載火箭發射試驗護航警戒任務。這是海軍導彈驅逐艦首次登上大洋的“舞臺”,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民海軍導彈驅逐艦已開始具備了遠洋航海和遠海作戰能力。
戰艦是流動的國土。海軍軍艦是唯一可執行軍事外交任務的軍種。在和平時期,戰艦是友誼的使者,和平的使者,可以代表國家和軍隊訪問其他國家促進兩國兩軍的交往交流與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中國海軍每次出訪別國,都是以導彈驅逐艦為主組成艦艇編隊。從1985年10月,中國海軍第一次派出導彈驅逐艦跨出國門,首訪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斯里蘭卡等南亞3國起至今的20多年里,已先后有30多艘次導彈驅逐艦訪問了30多個國家海軍港口,開辟了一條條通往世界大洋大洲的航線。
中國海軍2艘導彈驅逐艦和1艘大型綜合補給船組成編隊首次出訪美洲4國,首次訪問美國本土,首次開通中美兩國海軍友好交往的新航線,創造了人民海軍對外交往史上的“四個之最”,即:航程最遠、出訪時間最長、訪問國家和港口最多、出訪官兵最多,在人民海軍友好交往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02年5月15日到9月23日的132天,是中國海軍歷史上不平凡的132天。人民海軍506名官兵駕駛國產新型導彈驅逐艦“青島”艦和國產大型綜合補給艦“太倉”艦,橫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穿越15個海和海灣,通過14個海峽和蘇伊士、巴拿馬運河,訪問5大洲10個國家和地區,航行3萬海里,完成了人民海軍的首次環球航行,在世界航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從2007年起,中國海軍新型導彈驅逐艦的出訪頻率明顯增加,出訪航跡遍及3大洋。這一年中國海軍導彈驅逐艦最有影響的出訪,當屬“廣州”號導彈驅逐艦訪問歐洲四國。這是一次實現歷史性突破的新航程。有“廣州”號導彈驅逐艦和“徽山湖”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中國海軍出訪編隊于2007年7月24日從海南三亞啟航,前往俄羅斯、英國、西班牙、法國進行友好訪問。在這次長達86天、22968海里的航程中,中國海軍艦艇編隊橫跨太平洋、印度洋、北大西洋3大洋,穿越南海、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北海、波羅的海6個海區,創造了中國海軍出訪的多項“第一”:這是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三代導彈驅逐艦首次執行編隊出訪任務,首次訪問了俄羅斯圣彼德堡港、西班牙加的斯港和法國土倫港,首次在俄羅斯代表國家參加“中國年”活動。
2007年11月21日,中國海軍南海艦隊“深圳”號導彈驅逐艦離開湛江起程赴日,開始中日海軍半個多世紀以來的首次互訪。此次出訪雖然只去一國,卻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因為這是人民海軍第一次訪問日本,也是中國軍艦第一次駛入日本港口。與“廣州”號出訪歐洲不同,“深圳”號出訪日本沒有與日本海上自衛隊舉行任何形式的聯合演習。“深圳”號訪日是一次“破冰”之旅,目的在于加深中日兩國人民、兩國防務部門,特別是中國海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之間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促進中日友好關系的發展。此次“深圳”號新型導彈驅逐艦實現對日訪問,落實了雙方領導人的共識,朝著中日防務領域的交流與互信邁出了積極的一步,對促進兩國戰略互惠關系向前發展意義重大。
今日的海軍每一艘導彈驅逐艦,都是傳播精神文明的窗口,全民國防教育的基地。
海軍每艘導彈驅逐艦都以我國大、中城市命名。如海軍新型導彈驅逐艦112艦就以哈爾濱市命名,叫“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113艦就以青島市命名,叫“青島”號導彈驅逐艦。還有以特區城市命名的導彈驅逐艦,如“深圳”號和“珠海”號新型導彈驅逐艦。目前,海軍已先后有30多艘驅逐艦以城市命名,這些驅逐艦與命名城市結成軍民共建精神文明對子,每年互相走訪,互相學習,成為命名城市國防教育的基地和傳播文明的窗口。
一艘艘光榮退役的導彈驅逐艦被陳列在當地的海軍博物館,成為人們接受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的基地。2008年1月,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代導彈驅逐艦“濟南”號在青島海軍博物館正式展出,前來上艦參觀的群眾絡繹不絕,一代名艦為全民國防教育提供了形象化的課堂。(攝影/查春明王朝武 特約記者 王松歧 記者 黃彩虹 撰文/記者 黃彩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