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結構:“傷筋動骨”關停496家化工企業
在宜興市周鐵鎮太湖增塑劑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工人們正逐步拆除反應釜、煙囪。這個創辦于上世紀80年代、年銷售3000多萬元的企業因污染嚴重正式畫上了句號。“化工之鄉”周鐵鎮目前就已關閉28家大小化工企業,65家簽訂轉產協議。
按照“調高、調優、調輕”的要求,無錫以太湖新城等“五城”和太湖國際科技園等“五園”為主要載體,加快推進市中心區5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工業企業“退城入園”,形成技術水平高、環保標準高、競爭能力強的“塊狀經濟”和產業走廊。為嚴格控制污染“增量”,堅決淘汰小化工企業。今年1月至8月,全市已關停496家化工企業。
修復生態:沿湖5公里以內構建生態循環經濟帶
在馬山千波橋下,一度車水馬龍的水上餐廳早終結了曾有的熱鬧,6條水上餐飲船舶已經由專業單位拆卸。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向記者表示:“鐵腕治污,就是要對任何一點污染源都不能放過。太湖把最精美的一段留給無錫,我們就必須擔負起保護好太湖的重任。”
為修復湖區自然生態系統,無錫市創造性地實施了太湖“一級保護區生態重建工程”——在沿湖200米范圍內的禁止建設區域內全面實施“退耕、退居、退漁、退養”和“還湖、還林、還草、還濕地”,確保2008年底前沿湖200米范圍內全面建成生態湖濱帶;全面取締沿湖1公里范圍內傳統種養業;沿湖5公里以內,嚴格禁止新建畜禽養殖場,擴大經濟林種植面積,穩步實施工業及農村居民點搬遷,形成沿湖縱深5公里范圍內的生態循環經濟帶。
觸目驚心的太湖污染
優先環保:每年新增財力的20%治理COD
環保優先方針能否落實,最難過的一關在于思想認識。楊衛澤感慨地說:過去環太湖流域向大自然過度索要GDP,現在該向大自然還賬。用發展反哺環境,必須“財稅優先環保”。
據了解,無錫市提出確保每年新增財力的20%用于環境保護;鼓勵和促進全社會投入環保,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環保投入機制,確保到2010年全社會環保投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
為增強企業減排治污的內動力,無錫進一步強化“排污者付費、治污者賺錢”的利益導向,提高礦產、水、森林、土地等資源費用用于生態補償的比重,抓緊制定排污權有償使用的操作辦法,推行區域內排污權交易制度,讓企業切實擔負起保護環境的責任。
環境問責:建立多層次水質監測監控體系
楊衛澤說:“以往的整治工作表明,只要我們態度稍有猶豫,執法稍有放松,一些破壞環境的項目就會馬上開工,一些違法偷排的行為就會馬上抬頭。如果不動真格不敢碰硬,那么治理太湖、保護水源將永遠是一句空話。”
8月中旬,無錫市委、市政府組織全市從市到村的各級領導500多人,考察了全市11處環境治理工程現場,對太湖治理攻堅戰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動員,極大地調動了全市上下打好太湖治理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
為強化“綠色考核”,無錫建立健全多層次、全覆蓋的水質監測監控體系,實現太湖無錫水域各市(縣)區交界斷面、主要出入湖河道等的全面監測監控;對所有排放COD、氨氮磷污染物的重點污染源以及各污水處理廠,安裝自動監控系統。規定黨政主要領導是環保的第一責任人,推出了“河長”“湖長”負責制,考核斷面,使每一項工作任務都分解落實到具體地區、部門,實行生態環境指標“一票否決制”。(記者 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