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向過度集中,財富品質有待提升
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高儲蓄率已經并將持續迅速創造財富。但越來越多的人擔心,中國財富集中度過高,且這一趨勢在加速之中。
財富流向過于集中,對社會財富分配模式亮出預警信號。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楊建華教授十多年持續關注、調研財富分配問題。他告訴本刊記者,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所取得的經濟發展成果舉世矚目。但同時財富的流向值得關注,越來越多的財富掌控在少數人手中。貧富差距仍在日益拉大。
他說,根據庫茲涅茨1995年提出的著名的收入分配差距“倒U”型假設,即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長期變動軌跡是“先惡化、后改進”。發達國家的經驗顯示,在人均GDP在1000至3000美元之間時,收入分配差距會惡化,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收入差距開始縮小。目前中國的情況并非如此。
楊建華2009年主持一次針對浙江省收入分配的調查結果顯示,浙江省人均GDP已經超過6000美元,但收入差距非但沒有縮小,反而在拉大。不論階層、群體、戶籍、性別,還是政治面貌,不同社會群體對社會貧富差距程度的主觀感受及判斷評價非常接近,認為現在社會貧富差距很大的竟然占受訪對象的80%左右。
楊建華告訴本刊記者,從問卷看,貧富差距過大已成所有社會群體的共同認知。這種感受是否準確,以他多年做社會調查的實踐看,這與客觀現實比較吻合,無論城鎮內部、農村內部,還是城鄉之間,收入差距確實過大。
“正常的社會是廣泛地藏富于民,讓越來越多的人擁有多少不等的財富,而不是讓巨額社會財富過度集中于少數人。”楊建華說,現在,資本在國民財富初次分配中占比太大了,勞動在分配中的占比過小。從記者采訪看,社會財富過度集中的現狀引發了不少人對“按勞分配還是按資分配”的質疑。“現在中國的社會結構不是橄欖型,也不是金字塔形了,而是呈現‘倒丁’字型,底層龐大,很少擁有財富,擁有巨富的一‘豎’很小。”楊建華坦言,“這樣的社會結構有較高風險,不穩定。”
一位不愿具名的學者指出,現在有不少資源掌控在官員及其家屬、代理人手中,變權錢交易為掌控資源,比如土地、道路等稀缺資源。這是反腐敗面臨的新問題。“官員與巨商的結合來迅速致富,是令人不安的,這是對國家根基的侵蝕,要高度警覺。”
“有追求,無信仰”是本刊記者訪談的不同人士對財富群體較普遍的評價。近年來,中國財富群體從事慈善活動的有所增多,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也在增強,但整體上還是偏弱。“10年來,我們看到中國富豪作為一個群體的誕生和成長;5年來,我們看到慈善逐漸成為少部分企業家的一種生活方式。”胡潤說,“2009年的調查報告讓我深刻感覺到中國富豪開始注重提升自己的財富和生活品質。”但同時,更多富人還是缺乏社會責任感,甚至缺少慈悲之懷和榮辱之心,作奸犯科。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胡潤百富榜上曾經的上榜者黃光裕、周正毅、周小弟等數十人因觸犯法律而受懲處。
上述北京一家不愿具名的融資公司副總經理說,富人在政治訴求上愿望較強烈,很多人想方設法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目的是為了給自己鍍金,或方便繼續聚集財富,或增加保護自身財富的籌碼。但他們中有真正信仰的人不多,“多數人沒有信仰,也就是什么都不信,只信錢。”
胡潤表示,他很不解,為什么中國人會帶著自豪的口吻去談論澳門成了全球最興旺的博彩業場所——因為中國富豪是常客就支撐了一個全球賭場第一,那應該是恥辱。“光靠金錢,永遠無法批量制造貴族。”他認為,成熟的財富群體是應當承擔社會責任和追求人生意義的。□
《瞭望》文章:胡潤財富報告的中國富豪“圖譜”
《2009胡潤財富報告》顯示,以擁有1000萬元(約合146萬美元、110萬歐元)資產為統計門檻——包括現金、股票和債券等金融資產以及擁有的房產價值和企業價值在內,中國每1萬人中有6人是千萬富豪,千萬富豪的總數是82.5萬個,其中億萬富豪有5.1萬個,10億富豪有2500個左右,100億的超級富豪約有100人。
據胡潤介紹,2009年胡潤百富榜上的1000名富豪中,繼承財富的人數不到1%,也就是說,這些富豪都是近年來迅速崛起的。而在國外,相當一部分富人的財富積累需要較長時期。英國富豪榜上,25%的富豪是繼承財富的,這一數字在美國富豪榜中也達35%。
在地域分布上,中國富豪高度集中于北京和東部沿海地區。胡潤財富報告與多家財富調查專業機構的結論基本一致。胡潤告訴本刊記者,據其公司調查,除香港、澳門、臺灣之外的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北京富豪最多,分別有14.3萬個千萬富豪和8800個億萬富豪——每1萬人中有88人是千萬富豪,每10萬人中,有54人是億萬富豪;廣東排名第二,千萬富豪人數為13.7萬,億萬富豪有7800人——每1萬人中有14人是千萬富豪,每10萬人中有8人是億萬富豪;上海排名第三,千萬富豪有11.6萬個,億萬富豪7000個——每1萬人中有62人是千萬富豪,每10萬人中有38人是億萬富豪。北京、廣東、上海、浙江、江蘇五地千萬富豪人數占全國總數的60.7%,長三角三省市占全國的34.7%。□(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徐壽松周偉陳冀顏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