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上的中俄“領土之爭”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劉洋、曉德發自莫斯科、北京 黑瞎子島和銀龍島勘界的順利完成,意味著中俄邊界爭議將徹底結束。但在兩國教科書中,關于歷史上那些錯綜復雜的條約和領土歸屬問題表述,依然還在各說各話。
中國教科書批沙俄“趁火打劫”
提到歷史課本上的沙皇俄羅斯,新疆庫爾勒市初二學生葉子就很生氣,原因就是“它對中國趁火打劫”。
葉子是上學期剛剛學過那一課,該篇章節的標題就叫《俄羅斯趁火打劫》。這本根據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編寫而成的教材,在第二課就詳細介紹了中俄簽訂《璦琿條約》的經過。其中這一段描述讓葉子記憶猶新:俄方為達到侵占中國領土的目的,采取威脅恐嚇的手段,派軍隊在邊境晝夜鳴槍放炮,在沙俄的武力要挾和外交訛詐下,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璦琿條約》。
編寫者還在這一課后面列了一個表格,按時間、條約名稱、割占領土范圍、割占領土面積四項,分別將包括《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中俄間數個不平等條約列在上面,其中俄國在《璦琿條約》中割占的是“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千米”。
葉子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老師講課的時候特別讓他們“劃一下”《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老師說《璦琿條約》割占領土最多。”
其實在上述幾個條約之外,中俄雙方的第一個邊界條約是《尼布楚條約》。在初中歷史課本里,這個條約被囊括在“明清抗擊外國侵略的英勇斗爭”部分,小標題是“雅克薩反擊戰”。其中提到沙俄在17世紀40年代趁清軍入關之機入侵中國東北地區,強占了雅克薩和尼布楚,大肆燒殺擄掠,嚴重威脅了清朝統治和當地人民的安全。“在多次交涉毫無結果的情況下,康熙皇帝決定用武力捍衛祖國邊疆”。而在兩次重創俄軍后,雙方于1689年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中國對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的主權”。
然而,經過后來《璦琿條約》等不斷割讓,本屬于中國的上述區域先后得而復失。
俄羅斯教科書避談“侵略”
相比之下,對于1689年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大部分俄羅斯教科書只字未提,僅有個別教材在編年紀事的附錄中予以列出,但未作任何詮釋。
由于后來18至19世紀遠東在沙俄歷史中的重要地位,這一時期中俄領土劃分問題在俄各教科書中均有提及,但表述與中國教科書存在很多差別。
比如,對于沙俄與中國的各種簽訂不平等條約均一筆帶過,未作詳細解釋,同時也避免使用“奪取”、“占領”等字眼,而更多使用“獲得”等中性詞匯,且從不提及中國的任何領土要求。給人的感覺是,這些條約是兩國對無主土地的歸屬問題進行協商的結果。
2007年出版的《高校入學俄羅斯歷史教材》中寫道,“1858年的《璦琿條約》和1860年的《北京條約》讓俄羅斯獲得了烏蘇里邊疆區。根據1867年與日本簽訂的條約,薩哈林島成為俄羅斯領土,千島群島主權歸屬日本”。
1997年出版的《古代至當代俄羅斯歷史》是俄權威歷史教材,由莫斯科大學歷史系編寫。書中寫道,“1858年的《璦琿條約》和1860年的《北京條約》讓俄羅斯獲得了阿穆爾河左岸地區和整個烏蘇里邊疆區,俄羅斯殖民者在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迅速開發這些富饒土地,那里很快出現了布拉戈韋申斯克、哈巴羅夫斯克、弗拉迪沃斯托克等城市”。
俄民間憂中國“收回領土”
正是在這種歷史表述的引導下,俄羅斯人對遠東及西伯利亞地區在歷史上屬于中國的事實幾乎毫不知情。而對于陳述那一段真正史實的言論,普通俄羅斯人都予以回避,同時感到憂慮。正是出于這種情況,“中國威脅論”在部分俄羅斯人心中始終不能徹底消除。
俄羅斯newsru.ru網站一篇文章寫道,中國人對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歸屬問題的看法令俄羅斯人感到幾分意外,中國教科書上將西西伯利亞直至托木斯克州的土地稱為中國“被割讓的領土”。中國對西伯利亞擴張的可能性讓俄羅斯人感到擔憂。
因為工作關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問題專家姜毅經常要和俄羅斯方面的專家交往,而在交往過程中,對方也曾提到過教科書上的問題。“他們就是擔心中方以后會不會還有一些領土要求啊等等,有過不理解,但不是特別多。”姜毅了解到,俄羅斯方面的教科書認為《尼布楚條約》是“不平等條約”,其他的都是“平等條約”。
正視歷史面向未來
隨著黑瞎子島的一半和銀龍島即將正式交還中國,有俄羅斯專家表示,中國已經不可能再向俄羅斯提出任何領土要求。對此姜毅認為,其實中國從來沒有對俄羅斯提出過領土要求,我們說的爭議是“邊界地區的爭議,不是領土爭議”。至于俄方對中國歷史教科書上內容的看法,沒有必要太在意。“中國人寫的歷史是向下一代傳授中國人眼中的歷史,我們有這個權利。”姜毅告訴《國際先驅導報》,畢竟這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不能說兩國關系現在很好我們就避談歷史了,這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念。”
至于中國民間的一些不同看法,姜毅認為應該正確理解兩國邊界劃定的意義。“這是三百年來中俄歷史上第一次有了雙方都認可的,經過認真勘界,也有文字記載的特別符合實際的劃界協定;另外,中國歷史上三北地區一直是中國陸疆威脅最大的來源,現在這個問題也解決了。”而對于過去的那些“不平等條約”,姜毅表示,應該抱著一個可行性、合理性和國際慣例的態度來看待。“如果不存在收回的可能性,又導致兩國爭議不能解決,實際上對中國來說,無論從周邊安全和經濟發展還是從國際環境角度考量,都是很被動的事情。”(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