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留學歸國人員人數比例逐年增加,海歸就業變得更加多元。他們的生存環境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出國熱與就業難并存、“三千元現象”日趨普遍、海歸求職缺少職業規劃、海歸對自身認識依然缺乏理智……
海歸在貶值?海歸身價在大跌?
在此背景下,我們即將陸續推出《解析海歸生態鏈》系列報道,希望通過透視海歸群體在這條復雜生態鏈中所處的位置,探尋他們價值“縮水”的根本原因,并通過對環境的再認識,找到一種讓海歸保值和健康存活的方法,使之成為海歸就業創業路上的一項參考。 ——編者
學成歸來,意氣風發,思維活躍,一份體面的工作,一筆可觀的薪水——這是幾年前人們眼中眾星捧月般的海歸。然而,好景不常,如今海歸求職變得越來越艱難,許多海歸一到招聘會就開始找不著北。面對就業壓力的與日俱增,海歸該如何生存,怎樣才能在群英薈萃的職場上獨領風騷?
“先畫個‘圖’。”專家說。
3月29日,歐美同學會德奧分會舉辦了一場海歸人才招聘咨詢報告會,來自各大高校及人才中介機構的數位資深專家學者紛紛發言,向場下觀眾講解有關海歸職業生涯規劃、企業招聘流程與原則等方面的知識。
在場專家指出,當前的就業形勢是人才荒和求職難并存,對海歸個人而言,舞臺足夠大。過去海歸明晃晃的金色名片、羨煞旁人的身份特權,現在卻在海歸變海待的哄鬧聲中悄然褪去了明麗的顏色。從笑傲職場的精英群到頻遭冷遇的“海帶團”,巨大的身份落差使海歸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在職場找回自己的價值,怎樣改變這樣一種窘境?
專家建議,海歸在看到就業所面臨的諸多困難和挑戰的同時,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先從規劃職業入手,多方了解企業用人情況以及招聘渠道和方式,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平穩起步,更加容易把握成功機會。
海歸新鮮人:就業軟著陸
如今奔波于各大招聘會和求職場所的海歸,多為“80后”的年輕人。在這類人群中,不排除一些以出國鍍金為幌子,企圖利用海歸的身份特權謀求高薪的“投機者”。此情此景,許多用人單位表示,與其聘用某些眼高手低而又名不副實的“80后”海歸,不如選擇國內高校畢業生來得實在。
身份泡沫讓年輕海歸陷入了一種尷尬的生存狀態:一方面,用人單位迫切要人,求賢若渴;另一方面,那些“投機者”卻連累了更多對就業崗位翹首以盼的海歸,招聘機構開始對他們產生懷疑感。現實是“三千元現象”漸成趨勢,海歸開始變得不值錢,尤其是對于那些沒有工作經驗的海歸新鮮人來說,找到高薪工作更是難上加難,他們需要找準自己所處的位置。
北京智可達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的人力資源專家康欣,在《當前職場面面觀》的專題報告中指出,海歸個人的情況和關注點不同,有的有學歷但缺少工作經驗,有的有工作經驗卻希望轉行求得更好的發展……不管哪種情況,關鍵是要盡量做到知己知彼:一方面要準確定位自己在行業中的價值,對自己做一個精準的估價;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企業、市場、職場的情況。他特別提醒那些準備求職的年輕海歸,在選擇企業的時候,一定要注重考察企業文化,看其是否適合自己的發展。
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兼商會會長王輝耀表示,鑒于目前海歸就業難的現狀,海歸其實可以適當地降低門檻,從低往高做起。由于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國際化經驗,只要保持一個平常心態,相信他們會很快得到提升,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對于許多年輕海歸來說,出國留學是一筆不小的投入,通常情況下,這筆投資不可能在短期內就收回。
專家提示,回國工作伊始,不要一味地期望不切實際的高薪,而要以平常心起步,從而實現自己的職業發展軟著陸。
“老”海歸:瞄準目標再回國
很多海歸人員由于在國外學習和工作時間較長,對國內求職的方式和技巧缺乏基本認識,容易導致回國求職遭拒或找不到理想的職位。專家們認為:海歸想順利就業就應該學會包裝自己,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和綜合素質,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弱點。在就業過程中,在簡歷、面試等環節,將優勢發揮到最大限度,從而彌補薄弱環節。同時,海歸回國求職不能盲目,要依據以往在國外的工作經驗和未來的事業走向來決定回國求職的方向。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由于國情的差異,中國與海外的就業模式和市場結構差別很大,國際化的眼光對于國內求職固然有益,但也容易走入由文化落差所導致的誤區中去。有的海歸在外奮斗多年,帶著項目和成果回來,卻發現國內對這個領域并不感冒,創業和就業都很困難,這樣既浪費了時間和精力,更傷害了這些旅居海外多年的“老”海歸的感情。
“老”海歸要回來,瞄準了目標再動身,這個目標的鎖定,需要他們通過回國前周密的職業規劃,有的放矢,將優勢最大化,亂放空箭的結果只是讓求職變得更加艱難。這里說的規劃,既包括在求職前對企業文化背景和招聘渠道方式進行充分認識,也包括通過對自我優劣勢的判斷以選擇回國后適合從事的職業領域。這項工作需要在回國前就準備就緒,以備不時之需。
專家提示,離開祖國多年的“老”海歸,回國后更加需要進行職業規劃,通過理性地勾畫職業藍圖來彌補由于國內外就業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困擾。(李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