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福建省東山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舉行二00七年夏季促進就業勞動用工洽談會,吸引四千多人前往求職。隨著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大舉進入人才集市,一個就業高峰涌現福建。中新社發朱少文攝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原院長秦佑國教授九日在此間提出,中國“人多地少”的國情已經從以前的“養活”問題轉化為現在的“就業”問題。
秦佑國當天應邀在二○○七中國科協年會的一個分論壇上做學術報告,他在闡述“中國城市化問題的思考”時作上述表示。他說,以前人們擔心中國的耕地、生產的糧食,能不能養活中國的十五億到十六億人,一九九四年,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發表報告《誰來養活中國》,一九九六年,中國政府為此發表《糧食白皮書》,說中國人能養活自己,之后的中國糧食生產也證明了這一點。
現在,中國的土地容納不了八億農民的勞動,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出路成為首要問題。農村溫飽即“養活”問題解決后是富裕問題,“要致富,就這一點土地,怎么辦?所以城市化就成為必然趨勢,農民需要往城市里流”。因此,中國人多地少問題就轉化成為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農村人進入城市又對城里人就業形成問題。
秦佑國稱,人多地少也即人口密度大,這方面中國分布極不均衡,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都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和東部沿海等經濟最發達地區,而且其人口密度還在增加。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是世界上地域差異最大的大國,只要地域差異存在,發達地區仍會出現人口集聚效應,直到地域差異縮小到一定程度,中國人口分布才可能通過“無形之手”重新調整。
這位專家還提出,雖然中國的城鄉二元結構、戶口制度、農村土地不能流轉等拖了城市化的后腿,使城市化落后于工業化,但它們既是城市化的羈絆,同時也是中國城市化進程和維持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調節器,對有些人應該清除城市化羈絆的態度,他的意見是當社會保障體系尚未覆蓋農民時,還不能操之過急。
秦佑國最后提醒說,要高度警惕中央政府建設新農村的好政策被執行壞了,而變成新一輪對農民土地的掠奪。(孫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