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互聯網使用資費不到其網民收入水平的1%,而我國的比例超過10%,是發達國家的10倍。我國網民平均每月實際花費的上網費用為83.5元。如果按絕對的貨幣價格計算,美國人只要以中國人1/12.88的價格就能買回相同的信息量。世界銀行近日發布的《中國的信息革命:推動經濟和社會轉型》報告指出,盡管中國擁有世界第二大互聯網和寬帶市場,但目前中國互聯網使用價格占收入水平的比重仍然偏高。發達國家互聯網使用價格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中國的比例超過10%,是發達國家的10倍。(據5月2日《齊魯晚報》報道)
在沒看到這則新聞前我相信很多網民都沒意識到,我們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公民卻拿著比發達國家高出十多倍絕對值的網絡使用費。反正我自己是難以置信,也不知道該不該向“老外”炫耀——你們用你們的收入1%上網,而我們用我們收入的10%上網,我們比起你們那是相當有錢!但我知道如果我說出這話來,就跟宋丹丹炫耀褲子是“普希金”牌的一樣,會讓人笑掉大牙,如那樣的話,我可得賠人家鑲牙的錢啊!
這幾年凡是老百姓看不過眼的事,有關方面不管跟人家“國際慣例”是否真的貼邊,都愛拿出個“國際慣例”來說事,整得老百姓們在“國際慣例”跟前是干瞪眼干生氣,就是啥辦法也沒有。比如燃油稅,比如機票超售。電信行業也是個愛說“國際慣例”的主兒,但卻對這上網費不講“國際慣例”了,為什么呢?其實道理簡單得很,如果上網費講“國際慣例”,也按照中國人收入1%比例來收取上網費用,那么互聯網運營商能減少多少收入扒拉扒拉手指頭就能算出來,當然降低收費肯定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使用互聯網行列中來,但運營商何必冒這個風險呢?互聯網的運營一直被電信運營商所壟斷,所謂壟斷就是嘴巴大到可以上嘴唇碰天下嘴唇碰地的程度,那他們說啥當然就是啥了,所以人家對降低上網費并不熱心。
“國際慣例”的本質其實是“慣利”,在最大可能獲取利益的慣性思維的前提下,“國際慣例”只是壟斷行業的一個馬甲,在需要的時候穿上馬甲裝呆頭呆腦的烏龜,不需要的時候脫下馬甲現出滑溜溜冷冰冰的蛇的本質。一如電信運營商在月租費的問題上就依照“國際慣例”一直堅持不取消,“國際慣例”雖然大多采用“月租費+通話費”的收費模式,但其背后有幾個先決條件:沒有收取初裝費的慣例、按秒計費、單向收費、電信卡多數國家不設置有效期并且余額可消費、人們用于電話消費的金額不到收入的5%、手機打國內長途和在本公司服務區內的全國漫游均沒有附加費用;再看我們的“國際慣例”下的運營模式:“技術原因”無法以秒計費、雙向收費、收取初裝費、電信卡余額不退且使用有時限、中國人用于電話消費的金額達到了8%至10%、高額的漫游費。對比之下,電信部門講“國際慣例”的時候是打著幌子在摟錢,而在上網費不講“國際慣例”的時候,是因“國際慣例”實在沒有一點可利用之處,于是就直接赤裸裸地摟錢了。并且,壟斷行業這么做,并不需要如何深思熟慮,只需要循著慣性逐利,一路做下去就是了。(大連 張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