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中國人才培養急需“雙重轉型”

發布時間:2019-06-24 13:36:33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趙蘭香 王芳 姚萌  |  責任編輯:趙斌宇
關鍵詞:人才培養,新科技革命,產業變革,高等教育,人力資本結構

人才培養需考慮的轉型之一:人力資本梯度升級

《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這意味著向提高教育水平方向的邁進,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內在要求,即在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已經失去成本優勢,要繼續發展經濟就必須轉向中高附加值產業。實現轉型的基礎條件就是人才知識結構的高級化。

追趕型國家人力資本結構差異

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和貝克爾首先創立了比較完整的人力資本理論,這一理論有兩個核心觀點:①在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的作用大于物質資本的作用;②人力資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質量,教育投資是人力投資的主要部分。

人力資本隨教育程度的差別呈現出不同的結構特征。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在?20?世紀?70?年代已基本實現高等教育的普及。在追趕型國家中,不同結構的人力資本模式已經顯現出不同的經濟發展成效。①以第三級人力資本(即高等教育比重大)為代表的日本、韓國,已經成長為工業化國家,至今仍有創新潛力。②以第二級人力資本(即中等教育比重大)為代表的中國,在大規模工業化中展示出優勢。但主要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表現為經濟的粗放發展,創新能力有限,以及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③以初級人力資本(即初級教育占高比例)為代表的拉美國家,工業化進程緩慢。

在前工業化時期,一般來說,具有初等文化知識的人也能勝任農耕和手工業生產的需要。因此,那時的學校教育以初等教育為主,少數的高等教育僅僅是作為貴族階層的奢侈品。到了工業化時期,隨著機器的廣泛使用,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進一步提高,這時社會大多數工作崗位的生產者只有具備中等文化知識水平才能勝任,因此在這一時期中等教育成為主導。當進入后工業化社會,特別是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以后,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要求普及高等教育。

由此我們看到,一個國家人力資本的主體結構對經濟增長的績效作用顯著。國家發展成效的背后是其人力資本的水平。人力資本水平不僅解釋了過去的歷程,更重要的是還意味著未來的潛力。

<  1  2  3  4  5  6  7  8  9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