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四)百萬畝優質棉基地建設工程
1、標準化棉田建設提升工程。在項目區內進行棉田土地平整和土壤培肥50萬畝,進行路、涵、橋、閘及田間溝系配套100萬畝。改造和完善湖區棉田水利灌溉設施,全面修復水毀電灌站及灌渠,新建50千瓦灌溉電站2000座,確保有效灌溉面積達150萬畝以上。
2、萬畝雜交棉制種基地建設推進工程。按照自然資源優越,隔離條件好,勞力資源充沛,植棉技術水平高,土壤肥沃,無檢疫病蟲,旱澇保收系數高,交通便利,布局相對集中,便于管理等原則,在全省建立萬畝抗蟲雜交棉制種基地。其中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建設制種基地1000畝,彭澤縣建設雜交棉制種基地5000畝;都昌縣建設制種基地2000畝,永修縣建設制種基地2000畝。
3、棉田高產創建集成技術入戶工程。普及棉油雙雜雙移栽二熟免耕高效耕作制度150萬畝,推廣棉菜高效套種耕作制度50萬畝。推廣電子殺蟲燈應用技術200萬畝,購置電子殺蟲燈4萬盞;推廣穴盤基質育苗移栽輕型簡化技術100萬畝。開展50萬畝棉鈴蟲、斜紋夜蛾等害蟲性誘捕器應用技術示范,購置性誘捕器50萬只;開展50萬畝多角體病毒、除蟲菊酯、煙堿等生物農藥應用技術示范;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棉農接受直接技術培訓比例達75%以上,良種覆蓋率95%以上,簡化輕型技術普及率90%以上,綠色環保技術普及率80%以上。
4、棉花副產品綜合利用開發工程。建設年產5萬噸食用菌生產基地、年產5萬噸棉籽油加工廠,建設飼料廠、有機無機復合肥廠以及刨花板、纖維板、吸音板大型加工廠,進一步提高棉花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率和經濟效益。
5、棉花交易市場建設促銷工程。建設一個覆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輻射長江中游地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運營規范、競爭有序的區域性大型棉花交易市場。在地域上要實現產地市場與銷地市場的合理分布與有機聯系;在市場功能上要實現設施現代化、管理規范化、交易電子化和信息網絡化,構建先進、完善的現代棉花產品流通體系。
(五)江西綠茶標準化建設工程
1、標準化茶園基地。重點加強主產茶區的有機生態茶園建設,生態茶園種植技術的研究,示范推廣茶園病蟲害生物綜合防治技術,提升茶園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茶園周邊生態環境,大力推廣茶葉節水灌溉技術;加快低產低效茶園改造力度。
2、良繁體系建設。在繼續扶持國家級良繁場續建,擴大良繁能力,提高良繁場效益的基礎上,力爭在靖安、遂川、寧都、廬山、資溪等各建一個國家級無性系茶樹良繁場,充實和完善現有3個國家級茶樹良種繁育基礎設施和技術實力,滿足產業發展需要。
3、茶葉加工能力建設。在20個縣全面改造現有的初制設備,建設9座冷藏庫,選用新型名優茶加工設備,實現名優茶加工全程機械化,全面提交茶葉清潔化加工水平。
4、江西綠茶品牌建設。繼續完善南昌市茶葉交易市場功能,加快形成中部綠茶集散地。加強江西綠茶品牌宣傳,擴大江西綠茶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組織茶葉企業參加省內外茶葉博覽交易會等茶事活動,提高江西綠茶銷售市場份額。
5、茶葉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體系建設。整合省內茶葉人才資源,依托國家茶葉體系,南昌綜合實驗站組建1個省級茶葉技術培訓中心,新建8個縣級茶葉技術培訓點,形成省、縣兩級培訓體系。
6、茶葉市場體系建設。在婺源、浮梁、修水、九江、遂川、贛州、資溪等地新建6-8個茶葉交易市場,在茶葉種植主產鄉鎮新建以茶青交易為主的市場。
7、茶資源綜合利用及深加工產品研發工程。依托科研機構和創新企業,加強對茶樹花、低檔茶原料等資源綜合利用途徑、深加工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在茶葉主產區建設2-3個綜合利用和深加工產業化示范加工廠,建立茶資源多用途應用示范基地2-3個,提高茶資源利用率。
(六)現代果業產業體系建設工程
1、果樹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建立4個果樹良種繁育基地,改造和續建2個國家級檢疫性病蟲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完善國家、省、市、縣四級果樹繁育體系,對果樹育苗實行統一組織、統一管理。
2、標準化生態果園建設。新開發標準化生態示范果園120萬畝,新技術集成提升標準化果園80萬畝,選擇生態條件好、規模化程度高的果園,進行節水灌溉改造,到2015年完成節水灌溉果園面積達100萬畝,全面提高果園標準化建設水平。
3、病蟲監控和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建設5個省級果樹病蟲害預警監測站和40個縣級果樹病蟲害預警監測點,加強果樹病蟲和疫情監測預警。推廣使用殺蟲燈、誘蟲板和以螨治螨等生物防治技術。積極推進果樹病蟲防治專業化、標準化,切實加強無疫果園建設。對區域內種植果樹面積10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進行果園測土配方施肥、無公害果品生產、果樹大枝修剪、果樹節本栽培、地膜覆蓋增糖、果品儲藏保鮮等實用新技術培訓,每年培訓3萬人。
4、貯藏加工和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在水果主產縣新增40萬噸貯藏保鮮能力。建立果品專用數據庫和咨詢平臺1個,產地和銷售市場信息網點200個,支持各種果業產加銷合作組織300個。引進和扶持水果加工企業,建立水果加工基地,促進加工產品的多樣化和精品化。
5、果樹新技術新裝備建設。推廣葡萄避雨栽培、早熟梨棚架栽培等新技術、新裝備,提升果園科學種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