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吉林省農村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全文)

2013年09月10日11:00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規劃 農村 經濟發展 十二五 綱要 吉林省 國民經濟 社會發展 工業化 城鎮化 現代化

(二)“十二五”時期農村經濟發展環境。

“十二五”時期,既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我省現代農業建設承前啟后的一個關鍵階段。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快速推進,在給我省農業農村發展帶來難得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1.農村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

(1)國家惠農政策有利于推進農村經濟發展。

統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是國家和我省確定的 “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使強農惠農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業和農村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在建設現代農業方面,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首要目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防災減災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全面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加大糧食主產區投入和利益補償。嚴格保護耕地,加快農村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后備耕地資源,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健全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發展現代種業,加快農業機械化。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推進畜產品、水產品、園藝產品標準化規模種養,發展設施農業,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推廣清潔環保方式,治理農業面源污染。

在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以水利為重點,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推進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完善農村小微型水利設施,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繼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氣建設,繼續改造農村危房,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實行農村中等職業免費教育。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加強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深入推進開發式扶貧,實現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

在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方面,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鼓勵農民優化種養結構、提高效益,完善農業補貼和農產品價格保護制度,增加農民生產經營收入。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在產區布局,發展農村非農產業,壯大縣域經濟,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在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方面,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在依法自愿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培育種養大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經營組織化程度。建立城鄉平等的要素交換關系,構建有利于土地增值收益和農村存款用于農業農村的機制。按照節約用地、保障農民權益的要求推進征地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完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管理機制,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以縣為單位建立社區銀行,發展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和小額信貸,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集體林權和國有林權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

(2)我省的發展基礎有利于推進農村經濟發展。

近年來,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將為 “十二五”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繼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農業投入的持續增長,使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強化,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得到改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與管理體系建設的穩步推進,使現代農業發展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東中西特色農業資源優勢,使我省農業生產向優勢區域集中,初步形成合理的農業產業布局;國家和省一系列補貼和獎勵政策,為調整農業與工業、農村與城市、農民與市民的利益關系、促進協調發展創造了良性互動機制;農村金融體制的改革創新,為加強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金融支持;農業和農村多年積累的經濟、技術和物質條件,為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和有力的保障。

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帶動農業農村發展的能力更強。“十二五”時期,我省將實施 “三化”統籌戰略,為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經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村發展發揮更加有力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先進工業品裝備農業的能力更加強大,吸納農民工轉產轉業的空間更加廣闊,培養新型農民、提高農民收入的作用更加明顯,傳播先進生產生活方式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途徑更加多樣。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還將催生一大批現代鄉鎮企業,極大地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非農轉移的步伐,有利于改善農民收入結構、擴大農業經營規模,為農民增產增收創造有利條件。

強農惠農政策更加完備,農業農村發展環境更為有利。隨著統籌城鄉發展戰略的深入貫徹落實和強農惠農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效機制逐步建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環境持續優化。隨著全省綜合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增強,各級政府和社會支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條件更加有利,各種資源的配置將更多地向農業和農村傾斜。隨著農業投入不斷增加,科技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繼續加大,將不斷夯實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條件,為我省農業農村的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對外開放程度提高,農業交流合作機會不斷增加。隨著我國農業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我省農業參與國際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為引進國外品種、資金、技術及服務創造有利條件,將有力促進我省農業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同時,為適應農產品出口需要,我省農業生產將進一步提高節本降耗能力,整體結構不斷優化;農村產業結構逐步向高質量、高技術、高增值方向轉變,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農業農村服務業將向便捷化、優質化、標準化、配套化方向邁進,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

2.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困難。

(1)農業基礎依然薄弱。防洪抗旱工程體系還不夠完善。我省19條主要江河,除嫩江、松花江干流、第二松花江進行全面整治外,3000平方公里以下中小河流防洪標準普遍偏低,尤其是2010年的特大洪水,給全省各類江河堤防、水庫造成不同程度的損毀。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滯后。全省有效灌溉面積只占耕地面積的22.4%,遠低于全國48%的平均水平。全省每年受旱面積都在3000-4000萬畝,不僅造成糧食減產、農民減收,而且給畜牧業、加工業和生態環境建設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大量灌排設施老化失修,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5,只相當于國際先進水平的60%左右,防災抗災能力不強,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科技水平不高,科技貢獻率低于發達國家70%-80%;農業物質技術裝備落后,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低,農產品市場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業支持保護體系不健全,農戶小規模生產與農產品大市場的矛盾依然突出。

(2)生態環境仍然脆弱。全省現有水土流失面積3.15萬平方公里,占總土地面積的16.5%。我省西部地區的向海、莫莫格、查干湖等國家級濕地保護區,由于水資源缺乏,濕地面積萎縮,使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濕地對環境的調節能力下降。農業面源污染沒有得到有效控制。農村廢棄物沒有得到妥善處理。農業生態環境脆弱,已經影響到我省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3)城鄉二元結構的深層次矛盾依然突出。城鄉基礎設施差距較大。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農村變化相對較慢。城鄉社會事業發展差距較大。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水平較低。農村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僅為7.28年,比城鎮低2.4年。城鄉公共服務不均衡問題依然存在,普遍服務的長效機制仍未建立,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尚未形成,城鄉社會保障差距明顯。農村資源要素持續外流。農村耕地被占用,資金被抽取,人才被吸走,被征地農民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造成城鄉之間人口、土地、資本等要素的配置失衡。

(4)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加大。由于糧食生產成本呈剛性上升趨勢,糧食價格受市場供求狀況制約上升空間有限,種糧農民持續增收難度較大,種糧比較效益明顯偏低。農民外出務工就業仍面臨諸多因素制約,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擴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自1985年以來,一直呈現逐步擴大的趨勢。盡管2010年首次出現農民收入增長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但是增長基礎還不夠穩定。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