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扶持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全面落實《促進若干經營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政策意見》,推動服務業與工業、農牧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支持設計、營銷、咨詢、物流等第三方服務市場建設,形成制造業與服務業相互支撐的格局。搞好西寧市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提高旅游文化體育發展的融合度,增加青海湖、坎布拉等重點景區建設投入,提升旅游產品的質量和檔次。推進文化“八大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扶持特色文化創意、演藝娛樂、品牌賽事等產業發展,打造特色文化產業園區。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促進朝陽物流園區轉型升級,加快曹家堡保稅物流中心建設,建設運輸干線倉儲設施,鼓勵大型流通企業向農牧區延伸。大力發展社區商業零售、家政服務、餐飲、住宿、物業管理等生活性服務業。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
提升現代農牧業發展水平。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種糧補貼標準。鞏固擴大八個百里萬畝萬頭生產基地規模,建設好十大特色優勢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加快發展富硒蔬菜、綠色制種、有機牛羊肉、柴達木枸杞等特色農畜產品。提升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支持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上規模、上檔次,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提高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增強輻射帶動力。建設40個部級、30個省級糧油高產示范區,3萬棟日光溫室,1萬棟畜用暖棚,100個規模養殖小區,規模化養殖比例達到50%。新建高標準網箱6萬平方米,把龍羊峽庫區打造成全國現代漁業發展示范區。力爭農牧業增加值增長5%以上。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認真貫徹落實科技創新大會的部署,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出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等七個專項規劃,抓好50個重大工業技術進步項目。集中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工藝,擴大產業化應用,實施好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特色生物資源開發等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繼續推進“123”科技支撐工程和“1020”農牧業科技工程。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組建一批省級工程研究中心,擇優申報國地聯合創新平臺項目。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和設備更新,提升傳統產業技術裝備水平。
(四)加快推進城鎮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強化規劃引導作用。堅持高起點、高水平,制定全省城鎮化發展規劃,編制城市新區規劃,修編縣城和重點城鎮總體規劃、控制性詳規。加強城鎮體系規劃、國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公共服務等各類規劃之間的銜接,形成規劃合力,完善支撐條件,科學協調推進城鎮化。選準城鎮建設突破口,打造一批各具特色、體現濃郁民族文化風情的高原城鎮。加強規劃指導和約束,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促使規劃落到實處。力爭全省城鎮化率在產業支撐、功能改善的基礎上提高1.5個百分點。
持續加大城鎮化建設投入。強力推進東部城市群建設,啟動西寧新區建設,加快海東撤地建市和中心城區建設,推動城市群基礎設施一體化和網絡化發展,加大對城鎮連接干線、區域重大水利等項目的支持力度。推進海西城鄉一體化,啟動格爾木新區建設。提升州府所在地城鎮質量。加大工礦棚戶區改造力度,推動大通、冷湖等資源型城鎮轉型發展。抓好舊城改造,優化功能分區,打造精品街區。推進交通線路精品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增強旅游、商貿等綜合服務功能。
健全城鎮化配套政策體系。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農牧民進城落戶的政策措施,完善轉移人口養老、醫療、教育等保障辦法。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將已在城鎮穩定就業、居住的農民工和生態移民有序轉為城鎮居民。合理控制城市、城鎮用地規模,優化用地結構,優先保障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保障性住房用地。改革完善征地制度,嚴格執行國家新的土地征收補償標準,保障農民土地權益和失地農民長遠生計。創新城市基礎設施融資模式,吸引民營資本廣泛進入城市建設各個領域。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面落實“四區兩帶一線”發展戰略。實施《蘭西格經濟區規劃》,謀劃一批支撐項目,構建“雙核”驅動格局。加快建設海南、海北、黃南、海東四個現代農牧業示范園區。認真落實支持果洛、黃南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青南地區發展“飛地”經濟。把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著重抓好縣域產業園區建設,重點培育1000家中小微企業,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新玉樹。上半年全面完成剩余住房工程,并與小區配套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與和諧家園項目,積極實施高速公路、大電網、水利設施等重大支撐工程,從根本上改善災區的發展條件。全面實施產業恢復提升規劃,抓緊建設一批生態畜牧業、民族手工業、高原旅游業、商貿流通業等項目,加快兩個產業集聚區建設,增強造血功能。管好用好已建成項目,科學謀劃公建項目運營管理,確保發揮最大功能和效益。適應縣改市的需要,適時組建街道辦事處,注重城鄉環境整治,推動新玉樹規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