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專欄
2
整村推進“六通”、“十二有”標準
六通:
1、通油(水泥)路。行政村實現通瀝青或水泥路,自然村間的道路逐步實現硬化。2、通電。行政村解決生產生活用電,自然村解決生活用電,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基本實現戶戶通電。3、通廣播電視。20戶以下已通電的自然村,能夠接收中央和本省的4套以上廣播和8套以上電視節目,力爭實現戶戶通。4、通網絡。行政村通寬帶。
5、通電話。行政村通有線電話,無線通信信號全覆蓋。
6、通郵。基本實現自然村通郵。
十二有:
1、有安全飲用水。村內大多數居民能夠飲用安全的飲用水。
2、有安居住房。村內缺房和危房戶基本解決住房問題。
3、有一項特色主導產業。
4、有高產穩產基本農田或增收產業。行政村人均要達到一定面積的旱澇保收田(經濟林、養殖水面)。5、有扶貧互助社。村內至少建立1家扶貧互助社。
6、有學前教育。行政村適齡兒童能夠上上幼兒園或學前班,基本普及學前一年教育。7、有衛生室。行政村有經縣級衛生部門批準的標準衛生室。
8、有文化室和農家書屋。行政村有開展文化、科技活動的固定場所和農家書屋。9、有衛生廁所。村內大多數農戶有衛生廁所。
10、有體育健身和民族文化活動場地。
11、有沼氣。有條件的農戶發展沼氣能源。
12、有農家超市(便利店)和農資放心店。
(二)產業扶貧。
充分發揮貧困地區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加大產業開發力度。培育和扶持科技含量高、覆蓋面廣、帶動力強的大型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優先在貧困戶建立原料生產基地、安排扶貧對象就業。實施產業扶貧項目入戶工程,支持貧困地區大力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產品,促進貧困戶增收。扶持貧困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每年扶持250家以上。支持貧困地區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三)以工代賑。
大力實施以工代賑扶貧,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改善流域和灌區內集中連片農田排灌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造中低產田16萬畝,新增和改善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60萬畝,改善防洪除澇面積72萬畝。加強鄉村道路建設,新建和改建道路5500公里。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控制水土流失面積403平方公里。(四)雨露計劃。
創新“雨露計劃”培訓方式和內容,促進穩定就業。大力開展“貧困家庭子女教育資助行動”,對在大中專院校就學的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實行定額補助學費或生活費,5年資助10萬名學生;對有意愿的扶貧對象,實行務工技能、農業實用技術免費培訓,5年務工技能培訓10萬人、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00萬人次。積極開展村兩委負責人培訓、創業培訓、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訓。專欄3 雨露計劃
“雨露計劃”是進入新世紀之后,國務院扶貧辦組織實施的一項以增強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為核心的專項扶貧開發措施。主要是利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通過資助、補助引導農村貧困勞動力接受職業教育和務工、農業實用技術、創業、經營管理等一系列中短期培訓,逐步提高扶貧對象的整體素質,增強其就業、創業和產業發展能力,達到增加收入、擺脫貧困、實現富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