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人粒細胞無形體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試行)全文

2010年09月09日10:25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殺蟲劑 蜱蟲  綜合征 中毒事件 疫情 血小板減少 疑似病例 發熱 形體 重災區 病原體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二、疾病概述

(一)病原學。

嗜吞噬細胞無形體屬于立克次體目、無形體科、無形體屬。無形體科是一類主要感染白細胞的專性細胞內寄生革蘭陰性小球桿菌,其中對人致病的病原體主要包括無形體屬(Anaplasma)的嗜吞噬細胞無形體、埃立克體屬(Ehrlichia)的查菲埃立克體(E. chaffeensis)和埃文氏埃立克體(E.ewingii)、新立克次體屬(Neorickettsia)的腺熱新立克次體(N. sennetsu),分別引起人粒細胞無形體病、人單核細胞埃立克體病(Human monocytic ehrlichiosis, HME)、埃文氏埃立克體感染、腺熱新立克次體病。

90年代初期,美國在多例急性發熱病人的中性粒細胞胞質內發現埃立克體樣包涵體。1995年,Goodman等從病人的血標本分離到該種嗜粒細胞病原體,將它非正式命名為人粒細胞埃立克體,其所致疾病稱為人粒細胞埃立克體病。后經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統發育分析,發現該種嗜粒細胞病原體與無形體屬最相關,因此,將其歸于無形體屬的一個新種,命名為嗜吞噬細胞無形體,其所致疾病也改稱為人粒細胞無形體病。

1. 形態結構及培養特性

嗜吞噬細胞無形體呈球狀多型性,革蘭氏染色陰性,主要寄生在粒細胞的胞質空泡內,以膜包裹的包涵體形式繁殖。用Giemsa法染色,嗜吞噬細胞無形體包涵體在胞質內染成紫色,呈桑葚狀(圖-1)。

嗜吞噬細胞無形體為專性細胞內寄生菌,缺乏經典糖代謝途徑,依賴宿主酶系統進行代謝及生長繁殖,主要侵染人中性粒細胞。嗜吞噬細胞無形體的體外分離培養使用人粒細胞白血病細胞系(HL-60),主要存在于HL-60細胞內與膜結構相連的空泡內,生長繁殖迅速。其感染的空泡內無查菲埃立克體感染所形成的纖維樣結構。嗜吞噬細胞無形體早期的形態多為圓形、密度較大的網狀體,后期菌體變小且密度增大。嗜吞噬細胞無形體的外膜比查菲埃立克體外膜有更多的皺折(圖-2)。

2. 遺傳及表型特征

嗜吞噬細胞無形體的基因組為1,471,282個堿基對,G+C含量為41.6%,含有1,369個編碼框(ORF)。特征性基因為msp2以及AnkA基因,100%的菌株具有msp2,70%的菌株具有AnkA基因。

(二)流行病學。

1. 宿主動物與傳播媒介

動物宿主持續感染是病原體維持自然循環的基本條件。國外報道,嗜吞噬細胞無形體的儲存宿主包括白足鼠等野鼠類以及其他動物。在歐洲,紅鹿、牛、山羊均可持續感染嗜吞噬細胞無形體。

國外報道,嗜吞噬細胞無形體的傳播媒介主要是硬蜱屬的某些種(如肩突硬蜱、篦子硬蜱等)。我國曾在黑龍江、內蒙古及新疆等地的全溝硬蜱中檢測到嗜吞噬細胞無形體核酸。

我國的儲存宿主、媒介種類及其分布尚需做進一步調查。

2. 傳播途徑

(1)主要通過蜱叮咬傳播。蜱叮咬攜帶病原體的宿主動物后,再叮咬人時,病原體可隨之進入人體引起發病。

(2)直接接觸危重病人或帶菌動物的血液等體液,有可能會導致傳播,但具體傳播機制尚需進一步研究證實。國外曾有屠宰場工人因接觸鹿血經傷口感染該病的報道。

3. 人群易感性

人對嗜吞噬細胞無形體普遍易感,各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

高危人群主要為接觸蜱等傳播媒介的人群,如疫源地(主要為森林、丘陵地區)的居民、勞動者及旅游者等。與人粒細胞無形體病危重患者密切接觸、直接接觸病人血液等體液的醫務人員或其陪護者,如不注意防護,也有感染的可能。

4. 地理分布和發病季節特點

目前,已報道有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的國家有美國、斯洛文尼亞、法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意大利及韓國等,但僅美國和斯洛文尼亞分離到病原體。根據國外研究,該病與萊姆病的地區分布相似,我國萊姆病流行區亦應關注此病。

該病全年均有發病,發病高峰為5-10月。不同國家的報道略有差異,多集中在當地蜱活動較為活躍的月份。

(三)主要病理改變及臨床表現。

病理改變包括多臟器周圍血管淋巴組織炎癥浸潤、壞死性肝炎、脾及淋巴結單核吞噬系統增生等,主要與免疫損傷有關。嗜吞噬細胞無形體感染中性粒細胞后,可影響宿主細胞基因轉錄、細胞凋亡,細胞因子產生紊亂、吞噬功能缺陷,進而造成免疫病理損傷。

潛伏期一般為7-14天(平均9天)。急性起病,主要癥狀為發熱、全身不適、乏力、頭痛、肌肉酸痛,以及惡心、嘔吐、厭食、腹瀉等。實驗室檢查外周血象白細胞、血小板降低,肝酶升高。嚴重者可發展為多臟器功能衰竭、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甚至死亡。老年患者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本病后病情多較危重。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