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今年4月,“紙上談兵”4年之久的股指期貨將正式步入“真槍實彈”的交易市場,開啟中國金融期貨交易的大門。 中新社發 司海英 攝
中新網5月21日電(秦欣)股指期貨今日(21日)將迎來上市后的首個到期交割日。業內專家認為,期指結算日A股可望平靜度過,主因是期指持倉量過小,參與者以散戶居多,機構投資者參與力度有限,期指當前尚無實力成為做空主力。
被指非暴跌“元兇” A股可望平靜度過
自4月16日推出以來,股指期貨開戶數迅速增長已逾2萬戶,保證金金額已達70億元。但股市也開始了一輪大幅暴跌,二者時間的重合也引發了股指期貨助推股市暴跌的質疑。
20日滬深兩市股指窄幅震蕩,受IF1005合約明日到期交割的影響,今日大盤成交量萎縮十分嚴重,顯示在首只期貨合約到期臨近時,市的觀望氛圍十分濃重。股指上沖5日線未果回落,尾盤股指再度受到打壓,盤中個股普跌。上證綜指報收2555.94點,跌31.87點,跌幅1.23%。
但市場人士相關認為股指期貨并非股市近期暴跌的“元兇”,有分析師指出,目前股指期貨交易規模僅50億元,而滬深股票流通市值都在15萬億元左右,真正造成本輪大盤大跌的主要原因是市場面臨的多重不確定性。但這位分析師也表示,股指期貨的做空機制和投機資金流出,的確使A股市場的估值下移,起到了“助跌”的作用。
而《人民日報》也在短短的半個月時間里頻頻發文評論股市大跌現象,該報5月17日刊出的文章指出:股指期貨推出一個月來,恰逢股市大跌,以4月16日收盤價格計算,本輪下跌中,滬深300指數的最大跌幅達到了17.87%。于是,有人認為是股指期貨的推出,誘發、助推了股市的大跌。但決定股市漲跌的是基本面和宏觀政策,而非股指期貨。本輪股市下跌的原因有國外金融事件的影響,也有國內貨幣政策、樓市政策調整的影響,目前機構投資者還沒有進入期指市場,參與者以散戶居多,左右股市價格的可能很小,所以“股指期貨并非股市近期暴跌的‘元兇’”。
業內專家認為,期指結算日A股可望平靜度過,主因是期指持倉量過小,參與者以散戶居多,機構投資者參與力度有限,期指當前尚無實力成為做空主力,A股現階段主要受基本面和宏觀政策影響。他們認為,未來隨券商、基金和QFII等加入,A股期指成交量持續大增,才會成為機構投資者資產保值和避險、并左右大市一種重要手段。
“交割日行情”出現可能性渺茫
對于即將迎來的首個到期交割日,期指結算是否會導致股市出現“到期日效應”——即由于套利、套保等行為導致股市出現價格與交易量的異常波動,引發各方議論。
有分析人士認為,對于目前的滬深300期指,由于投資者結構主要是以個人投資者日內高頻交易為主、股市主力尚未成為期指交易主力,以及套利、套保等交易所占比例較低,預計期指結算前不會對現貨市場產生顯著的影響。對于期指本身,最后交易日的漲跌幅度是20%,如果日內期指相對于現貨存在較大波動,比如,最后交易日的下午時段,期指相對于現貨存在較大價差,則賦予了投資者最后交易日套利機會。
長江證券分析師劉毅銘表示,由于期指是按滬深300指數最后兩小時的算術平均價結算,因此指數被操作的難度比較大,兩個小時時間內指數隨時可能發生變化,“因而預期到期日將平穩過渡,不會有什么異動,出現異動畢竟也是管理層所不愿看到的”。
11年前大盤以5月19日為起點,在網絡股的帶領下,一掃前期低迷走勢,走出大幅攀升行情,32個交易日內滬指上漲67%,“5·19”行情成為股民永遠無法抹去的記憶。但今年5月19日的股市方面,在重回原形的地產股拖累下,滬指再度失守2600點。股指期貨的表現則稍顯突出,36.2萬手的成交量再創上市以來的新高。其中,本周晉升為主力合約的IF1006單個合約成交達34.1萬手,刷新主力合約成交記錄。
《上海證券報》引述相關分析人士的話指出,19日距IF1005合約摘牌僅剩2個交易日,資金提前從該合約撤離,合約收盤持倉僅為1159手,在IF1005持倉量僅剩1000多手的情況下,“交割日行情”出現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