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就不可能成功。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特別是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解讀】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侯欣一委員
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就不可能成功”的清醒論斷,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和期待。
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民主政治有了巨大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由于在一定時期對經濟發展與民主進步的關系認識不夠,使得民主制度建設與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較大距離,與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未達到完全同步。這說明,我們必須對民主問題高度重視,民主制度建設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任務還很艱巨。
為了更好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進一步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一是要加大信息公開的力度,切實滿足人民群眾的知情權;二是要加快社會的整合力度,引導民眾有序的政治參與,使社會本身的
治理功能得以有效發揮;三是要充分利用好網絡的監督作用,如能充分利用好網絡平臺,既可以起到強化監督的作用,規范權力的合法運行,又可以培養民眾的公民意識,滿足民眾的表達權和參與權;四是要更加重視從具體細節入手,我們已往對民主的強調相對忽視了細節的具體作用,而不從具體細節入手,民主很難真正實現,因此,希望政府能在重視細節方面有更大作為,更大突破。(光明日報記者 肖國忠采訪整理)
讓人民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
【解讀】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文顯代表
政府工作報告把這句話作為今年第八項工作的結語,既明確了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基調又突出了政府工作的根本職能。
這首先是一個莊嚴的宣言。在經歷了經濟發展的巨大跨越后,我們向世界宣告,我們的經濟是民生的經濟、我們的政治是民生的政治、我們的政府是民生的政府、我們的工作是民生的工作。這個宣言是十六大尤其是十七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所提出的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執政理念的根本體現。
我們知道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的含義,但“讓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卻是首次被提及。“尊嚴”二字涵蓋了百姓的自由、人格、體面和平等,也體現了人和人之間各盡所能、各得其所、互相尊重的和諧關系。
讓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和諧,這里包括了兩個方面的轉變,既有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同時又有經濟增長目標的轉變。我們曾經把GDP作為硬指
標和政績觀來衡量發展成果,但現在,我們強調堅持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內在統一,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把它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會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讓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需要各級政府付諸真正的努力,通過重視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合理調節社會利益關系、提高執行力和公信力、把反腐倡廉擺在重要位置,用實際行動維護政府工作報告中所展示的人民政府的根本形象。(光明日報記者 曾毅采訪整理)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支撐經濟可持續增長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經濟科技制高點,決定國家的未來,必須抓住機遇,明確重點,有所作為。
【解讀】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馬淑潔代表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鞏固已有成果、夯實未來發展基礎的有力武器。
這與小平同志“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那時,不能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我們就會落后挨打;今天,國際金融危機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能否抓住機遇發展自己的新興產業,決定著國家的未來。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國家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我們也面臨著資源環境的瓶頸,舊有的產業和產業發展模式已經無以為繼,必須通過發展新興產業走出一條高效、節能、環保的新路。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突出發展那些關系著強國富民的重要產業,和已有一定基礎的產業。溫總理在報告中指出,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和高端制造產業。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這為我們未來一年工作指明了方向。(光明日報記者 齊芳采訪整理)
中華民族能創造經濟奇跡 也定能創造新的文化輝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更加重視和大力加強文化建設,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創新,培育骨干文化企業,生產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解讀】著名編劇王興東委員
近年來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為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命題。據研究,當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后,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會有大的突破。我國人均GDP在2008年就已超過3000美元,社會對文化的需求有望出現“井噴”趨勢。據測算,我國文化消費支出總量應該在4萬億元以上,而實際上只有7000億元左右。世界文化發展的規律已經為我們描繪了中國文化發展的美好前景。
在推進文化建設的多條線索中,我認為大力推進文化產業是時下的熱點,也應該是今年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我們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洗禮,經濟社會的很多領域都受到了不利影響,然而文化產業尤其是電影、戲劇和動漫等,卻逆勢飄紅,不僅給危機中的人民帶來心靈的慰藉,而且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出了重要貢獻。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無可置疑地邁進了黃金機遇期。中國的經濟崛起已經創造了一個世界奇跡,如何創造新的文化輝煌,我們指日可待。(光明日報記者 李蕾采訪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