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梅認為,做基金經理主要靠實力,背景關系只能起到輔助作用。(美國《世界周刊》/韓杰 攝)
中新網3月13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過去十多年,進入華爾街工作的華人越來越多,部分人位居基金經理高位。在這個傳統的“男人俱樂部”里,華裔女性基金經理已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因此,記者特別訪問三位華裔女性基金經理,介紹她們不同的人生路程。
高梅是紐約富爾投資管理公司的合伙人和首席基金經理。她獨立負責五億元的投資,同時和別人共同管理23億元的資金。從2003年到2008年1月,兩支基金獲得較好的回報。“一支基金平均收益率是11.9%,另一支為19.9%。”
芝加哥麥克阿瑟基金會的國際投資總經理郭津德管理14億元基金。截至2006年底,她的平均年收益率“比市場高出六個百分點”。在以男性為主的基金經理圈內,女性基金經理不多,但她“用業績證明,自己可以比男性做得更好。”
川妹子曾琦是波士頓阿卡典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在這家基金公司,她和其它14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800億元資產投資,是其中唯一一位女性,而且是華裔女性。該公司不是一個人管理一支基金,而是一個團隊共同管理全部的基金。“如果該我值班,我就要總管這些基金。”
美國華人金融學會(TCFA)現任會長蔣明稱,該學會共有1400名會員,其中女性會員占30%。從資料上看,女性基金經理很少,也“可能擔任經理后沒有向學會報告”。他認為,在美國基金經理競爭比較公平。“只要能夠管理好基金,業績獲得認可,就可能獲得提升。”
他認為,女性擔任基金經理比男性要克服更多的困難。“困難不僅在工作,而也在家庭和孩子。”作為妻子和母親,女性經理既要照顧家庭,也要管理基金,還要進行社交活動。“各方面都要擺平,的確難能可貴。”
高梅的故事
在華爾街,女性基金經理“少之又少”。擔任美國華人金融學會理事的高梅認為,在華爾街要靠真本事,還要有運氣。“能掙錢就是能掙錢,投資者最后要看業績。”同時,有個好的上司也有幫助。她認為,老板要對投資者負責,要有高的回報才行,不能光看關系。
文學青年轉學工商
高梅出生在廣東省汕頭市,1989年懷著文學夢想考入汕頭大學文學系,四年后獲文學士學位。畢業三年后,她前往加拿大的維老大學(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攻讀金融專業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98年畢業時,她申請多倫多一所大學的博士班。
她說,當時有兩位候選人。教授后來發現,盡管高梅的碩士成績很好,但竟然在本科階段沒有學過數學,因此要求她補修數學,等待數學學分夠時才進入博士項目。“我認為時間太長,便放棄讀博士。”
說來也巧,當時該校一位畢業生在多倫多道明銀行工作。因為業務發展需要,到母校招聘新人,請教授推薦人選。她說,當時亞洲金融風暴已經發生,傳言加拿大四大銀行準備合并成兩家。“合并就要裁員,因此當時工作并不好找。”
她決定抓住這個工作機會。后來,她的申請異常順利,“周一申請,周三面試,周五就拿到工作。”她認為自己很幸運,“許多有加拿大工作經驗的人都找不到工作”。有人問她的經驗。她就說,首先要認真讀書,教授的推薦也很重要。
當時,她的工作就是做金融衍生產品分析,為交易員提供研究報告。“交易員屬于前臺,我做的工作是后臺。”后來,一個同事出差,經理讓她兼做同事的工作。她發現同事“很多東西做錯了”。于是,她每天加班,一個月后才把所有的東西改正過來。2001年,她通過注冊金融分析師(CFA)考試。
|